她创造了华为手机的心脏。八年时间,麒麟CPU从无名小卒到闪耀全球。

华为手机超越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最重要的是,华为的研发力度、摄影、通讯、快充都处于领先地位。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华为的麒麟芯片。从备受争议到与高通苹果平起平坐。有了麒麟芯片,华为手机研发可以摆脱芯片厂商的束缚,同时旗舰芯片可以在中低端机型布局。让产品更有竞争力。

在德州仪器(TI)、恩智浦等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下强势突破,彻底改写了中国智能电视厂商依赖国外芯片,垄断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历史;

在视频监控领域,拿下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帮助海康和大华成为全球安防市场的双寡头;

作为H.265编解码技术的主要贡献者和拥有最多核心专利的行业,它重新定义了全世界的视频技术标准,为4K/8K超高清视频奠定了基础;

华为旗下极其低调的海思创造了这一切。短短十几年,从一个小小的芯片厂,悄然成为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公司。2018年超越AMD,挤进全球前五大芯片设计公司阵营。

与海斯的低调相比,更低调、更神秘的是它的掌门人何廷博。2004年,任给了何廷博一个“吓人”的任务。这个任务后来改变了华为。许多年以后,任说,华为坚持做系统、做芯片,是为了在“别人断粮”的时候有个后备系统。

据华为资深人士戴辉透露,任给定了一个目标:三年内招聘2000人,出口40亿元。结果第一个目标很快完成,第二个目标遥遥无期。

事实上,前三年,海思除了在数据卡、机顶盒、视频编解码芯片上,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核心手机芯片进展缓慢,直到2009年才发布第一款应用处理器K3V1。K3是登山界的喀喇昆仑第三高峰,世界第12高峰——膨胀峰的代号。

最终K3V1以惨败告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2065438+2002年8月,被海斯寄予厚望的K3V2诞生了。号称全球最小的四核A9处理器,是当时比较成熟的产品,40nm工艺。首款搭载K3V2芯片的D1四核手机,因为发热量高,被网友戏称为“暖手宝”。更何况K3V2之后两年都没有升级,导致后来发布的D2、P6等一系列手机,一直用的都是老芯片。

市场上,冷嘲热讽的声音此起彼伏,“万年海丝”的嘲讽之声甚嚣尘上。很多人甚至幸灾乐祸:这就是挑战高通和苹果的结果!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海斯内部出奇的安静,只有实验室的灯彻夜亮着。这道光只是为了反击。

2014年初,海思发布了麒麟910芯片,首次将基带芯片和应用处理器集成在一个SOC(片上系统)中。在技术上,它也已经升级到28纳米,与高通持平。以麒麟910为起点,海思开始了手机芯片史上波澜壮阔的逆袭。

曾经被自家人嫌弃的海思芯片,最终变成了华为手机全球第二的关键力量。从P6到P30,再到Mate 7到Mate 20,搭载海思芯片的华为手机不断成为爆款,一次次引发全球抢购。

为了这一转变,海斯历尽艰辛,有时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麒麟910发售时,撕开高通防线的凶神恶煞R&D人王锦突然陷入昏迷,不幸离世。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人疯狂到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从1996,第一颗光通信芯片开始,何廷博就踏上了“攻城狮”的征程,经历了艰辛、痛苦、孤独、误解,始终不改初衷。

英年早逝的王锦,以及徐文伟、郑宝勇、李征、高机等无数华为芯片行业的创始人,也有着何廷博的信念。支撑他们的,不是外界羡慕的高薪,而是他们设计的芯片,让周围的世界一点一点变得不一样。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改变世界的信念,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海斯:在外人认为中国人做不好的半导体领域,我们要杀出一条血路,不断创造历史。

我的看法:在上一代麒麟970中,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的销售利润逐渐超过R&D成本后,华为可以把旗舰970部署在荣耀Play这样的中端手机上,让它更有竞争力。而且华为研发的麒麟芯片无论是布局还是修改都有独特的优势,比如麒麟970的NPU处理单元和GPU Turbo。2019年,轮到麒麟980大显身手了。荣耀20系列、华为nova5系列、平板M6系列等。,都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