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奖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变道超车的重要时刻,不同技术螺旋上升,各有优势,相互支撑,百花齐放。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突破,整个新能源产业不断蓬勃发展;只有不断打磨技术武器,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开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之旅的新篇章,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井喷带来了激烈的行业竞争,加速了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变革步伐。

同样,中国汽车公司开始在世界舞台上与国际巨头竞争。央视年度车展作为见证人,由各大权威机构的专家从不同维度进行评选。从一开始就被誉为汽车界奥斯卡的第三届“中国车展”也在今晚颁发了年度大奖。

作为广汽爱安旗下的高端品牌,浩博凭借其首创的技术HP TEC获得CCTV年度汽车风云节评审团特别奖!

浩博以全球顶尖的突破性技术征服时代,以超越时代的思维驱动,创造突破性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

浩博充满自信,Hyper Tec充满惊喜。

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浩博获此殊荣并不奇怪。毕竟是出身名门,背后有广州、上海、硅谷、洛杉矶、底特律、米兰六大R&D基地,强大的人才团队支撑着浩博的技术快速发展。据悉,浩博已拥有超过1.95万项知识产权,其中专利1.46万项,国外专利230项。这在业内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毕竟主打高端的蔚来,专利不到1700。这也是这个年轻品牌被定义为高端品牌的实力和信心。

仔细看看Hyper Tec里的技术组,你会更加惊叹。夸克电驱动,弹匣电池2.0,AEP3.0,幽灵架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技术是随着浩博的诞生而陆续发布的。这也应该证明了浩博不是一个随时推出的高端品牌,而是早就准备好的长期计划。

说到这里,或许可以理解为,浩博Hyper Tec一鸣惊人确实有其合理性。回顾其获奖的技术组,任何一个都可以颠覆行业的技术格局,确立天花板的存在。

比如夸克电驱动技术组在行业内用了百年时间将目前的电机功率密度提高到6kW/kg,而夸克电驱动直接提高到12kW/kg,这是一次跨时代的突破,真正实现了“小体积大能量”的进化。电驱动技术的突破对其他行业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阿凡达2》中使用的外骨骼机械手和太空探测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汽车行业的范畴。

弹匣电池2.0也是如此。目前业内只有不到3%的电池组能通过针刺测试,因为难度太大。弹匣电池1.0时代,已经实现三元锂电针不着火;如今已经进化到2.0时代,采用了破坏力上百倍的射击测试,最终成功做到了不火,再次震惊业界。弹匣电池2.0的安全性完全满足军事或极限探索领域的要求。

这两种技术都是从AEP3.0平台发展而来的。都说平台技术相当于智能汽车的体质,也是基础。你能跑多远,能建多高,取决于平台。

浩博AEP3.0平台已经迭代到第三代,领先行业超过一代半。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早在2017年业界利用“油改电”平台切入新能源市场的时候,爱安就通过自研推出了AEP平台,成为唯一一家与特斯拉拥有纯电动平台的车企。正是因为有了AEP平台,新能源汽车的真正优势才能被消费者了解,从此引领了平台积极研发的潮流。

现在的AEP3.0更先进。基于长续航、大空间、高安全性的特点,实现了国内首个全铝合金材质的纯电动平台,支持电池快速充电、快速更换和升级。再加上超跑电驱技术和赛道级后驱操控,让用户在享受舒适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同级无可比拟的操控乐趣。

要有好身材,就要有好脑子。这有赖于Hyper Tec的另一项技术Spirit architecture,其车身领域、驾驶舱领域、智能驾驶领域的集中度在全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最终硬件可以即插即用,软件常新,让汽车成为一个可以持续增值的平台。

同时,它依靠的是最高可支持2000Tops的超高计算能力,这对于支持未来的高阶自动驾驶起着关键作用。目前,Spirit Architecture通过金三角激光雷达矩阵等传感器构建了全球顶级的多融合传感系统,实现了全球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如城市+高速NDA智能导航辅助系统+行业前沿HAPP泊车等,而且基本上你能用的场景都已经包含了。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Hyper Tec的原创技术不仅打破了行业技术的天花板,也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科幻世界照进现实的可能性,获得央视大奖实至名归。

未来,Hyper Tec将继续引领和探索前沿技术:解决海外“钴”卡问题的高压无钴电池技术、被称为电池终极形态的固态电池技术、下一代N合一集成电驱动技术...浩博在科技领域快速稳健发力,专注前沿科研和创新应用,这是浩博的实力和精神。

Hyper Tec赋能Hyper GT颠覆30万级市场格局。

技术落地,价值才能真正体现。Hyper GT是AEP3.0平台和Spirit架构的首款车型。在央视认证的Hyper Tec加持下,Hyper GT巅峰而出,拥有同级无可比拟的产品实力。本月Hyper GT将正式开启预售。可以预见,它的出现将再次颠覆30万级市场格局,掀起智能科技顶流之争的新阶段。

本文来自车号作者热评,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以任何形式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