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品牌应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品牌2.0理论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品牌矩阵皇冠部分的支撑网络,一个庞大的品牌识别系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如果信息化建设达不到品牌识别系统的要求,品牌识别系统也会受到伤害,会自动降低到现有信息化建设系统所能支持的规模,这就是品牌矩阵的自我调整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些品牌设计了很好的品牌识别系统,乍一看像是很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品牌,但并不能长久,马上就出现了负面的品牌效应(品牌负面元素的曝光损害了品牌声誉)。
目的
信息化建设包括企业规模、电话通信、网站和电子商务的投资、客户资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果等。信息化建设是品牌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核心支撑平台,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深入,信息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甚至很多企业只会依靠信息化建设来生存。
信息化建设在品牌指数数据模型中的权重为10分。当品牌在企业规模、传播体系、网络、电子商务、客户资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积极的建设内容时,品牌指数会给予加分。
在品牌2.0的理论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作为品牌矩阵皇冠部分的支撑,属于自联系,也就是品牌矩阵可以主导的部分。
品牌信息化建设必须具体分析,系统实施。品牌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根据品牌的本地情况来实施,不要好高骛远。在中国,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非常普遍,尤其是在CRM和ERP领域。对于品牌来说,错误的信息化建设决策可能会比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更大的风险。
2008年信息化三大亮点
2009年2月65438+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工信部成立后召开的首次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作了题为《应对困难和挑战确保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报告,要求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张德江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扭转当前工业增速下滑趋势,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突出了三大成就。
在总结2008年主要工作时,李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工业经济形势,全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克服困难,确保工业稳定增长。
2008年,在信息产业相关领域,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了重大科技项目、重大装备、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完善标准制定机制,全年发布标准1676项,淘汰落后标准445项,积极参与信息产业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各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75家,建立了一批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平台。
2.通信业改革发展和奥运安保取得显著成绩。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电信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基础电信市场三大骨干企业顺利重组。TD-SCDMA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成功为奥运会提供商用服务,实施36项措施中的21,全面启动二期网络建设,确定三年发展规划。加强了无线电的集中统一管理,维护了电波秩序。全力做好奥运会科技研发、通信保障、无线电和信息保障等工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石化、烟草等行业,对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产业升级作用明显。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稳步开展,98.5%以上的市级政府和85%以上的县级政府建立了政府网站。农村信息化广泛开展,涌现出宁夏等一批典型。
2009年四项倡议的后续行动
李强调,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确保增长、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与信息产业相关的工作包括:
一是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R&D设计、技术咨询、现代物流、融资信贷等产业服务业,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产业发展。
二是抓好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装备的研制,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
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究,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出台新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认定一批国家重大装备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建立重点行业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产业联盟、专利池等创新形式。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在1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或参与了“核高基础”、VLSI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9个项目。
加强标准管理,迅速扭转标准化工作的落后局面。标准是技术的高端。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迫切需要,完善产业标准化运行机制,使标准与规划和产业政策相协调,促进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2009年要全面清理标准,重点清理10以上的标准。加快制定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船舶、节能、安全生产等一批关键标准,做好4G标准国际化工作。
第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围绕工业产品R&D和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结合工业技术改造,继续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和工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技术改造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供支撑。
指导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已建关键业务系统应用水平,促进系统间业务协同,促进政务信息共享。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试点工作。推动农村信息化深入发展,推进“三网融合”。开展重点行业信息化评估。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
协调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工作,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工程。加强对政府部门和重点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加强信息安全战略研究,制定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广国产信息安全产品。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秩序。
第四,推进通信行业改革和监管,做好TD-SCDMA发展工作。
通信行业移动化、宽带化、IP化、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语音业务向综合信息业务转型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新变化。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创新商业模式,推广新技术新业务,拓展行业应用市场,拓展升级产业链。2009年业务总量增长约15%,业务收入增长约6%。
以发放3G牌照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TD发展。国内发展3G的条件已经成熟,将发放3G牌照。预计未来两年3G投资约为2800亿元。要制定和实施电信体制改革的配套监管政策,进一步优化竞争格局。各运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加快3G网络建设。TD-SCDMA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政府部门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逐项落实支持措施。加强运营业与制造业互动,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进核心芯片、终端、测试设备产业化,加强增强型技术研发。运营企业要全力做好二期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丰富业务应用,实现大规模商用。
服务社会民生,加强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针对电信重组后的新情况,引导企业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有序竞争。积极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规范通信建设市场的招投标行为。抓紧出台支持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分类管理,促进规范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着力解决互联网架构、网络互联互通等热点难点问题,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侵害用户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企业责任,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