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引?

茶籍是政府发给茶商的茶叶运销凭证。

相关资料

从宋代到清代,仪征是粮盐转运口岸,也是南茶北运的必经之地。为什么说它是南茶北运的必经之地,与中国历史上的“茶叶专卖”和“茶叶引进”制度有关。垄断就是专利和垄断。“专卖茶”是中国历代政府对茶叶进行征税、控制和专卖的措施。唐建忠元年(公元780年)开征茶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茶被垄断。宋朝建国后不久,为了加强对盐、茶、酒的专卖控制,在全国设立了六个专卖品役。“世界上有六个人,周振有一个”。周振雀货运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六大货运服务公司之一,位于旧址九洲仓库。其职能之一是对东南茶叶进行专卖管理。起初,茶叶和盐一样,由官员买卖。中国东南部茶农生产的所有茶叶都卖给政府,政府再通过周振转运到北方销售。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蔡建立了“茶引法”,将茶叶由官购、官运、官销改为官督、商销,“茶引”是政府发给茶商的凭证。在茶叶产区买卖茶叶的商人必须在周振缴纳货物税。引文分为长引文、短引文、正引文和余引文。购销数量和面积不同,税额也不同。购买的茶叶运到北方,要经过周振进入大运河,必须经过货部检查,防止引证与实际数量不符,漏征茶税。元代沿用引用法,同时增加了“茶理”。“茶叶原因”是发给茶叶零售商的商业证书。到了明清时期,延续了引进的方法,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明朝洪武初年,瓜州设“茶检所”。十六年(公元1383年)迁至仪征县南二里清江门西。“茶引文批检所”专门从事茶引文的发放和检查。清代同时使用介绍信和票,直到清末才逐渐废除介绍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