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针的药用价值
三针的药用价值
别名铜针(天宝本草)和刺黄连(贵州药用植物目录)。
小檗科植物的根皮或茎皮,如小檗科、毛小檗科和小檗科等。
性苦性寒。
肝经、胃经、大肠经。
清热利湿祛瘀之功效。
主治痢疾、黄疸、咽喉肿痛、目赤、跌打损伤。
加工方法:从茎枝上刮去外皮,剥去深黄色的内皮,阴干。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0.5-30g;或者泡在酒里。外用:取适量,研末敷用。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针的药方是1。治血痢:三针五元,红糖五元。煎服水。
2、治黄疸:三针五钱。煎服水。
3、火眼治疗:三针根磨水至眼角。
4、刀伤处理:将三根针根部研磨,敷于伤口。
5、跌打损伤治疗:三针一两。内服药,外擦。(所选方剂为《贵州本草》)
三针配伍1,栀子:两药合用,清热利湿,退黄,栀子通便,三针利尿,使湿热从两便中排出,治阳退黄,效果良好。
2、配黄连: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是治疗痢疾的特效药;三针虽不及黄连苦寒,但凉血止血,善于清热解毒;两药合用治疗痢疾,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效果更佳。
3、用薄荷:薄荷气味芳香,清淡飘散,清风热,专利润喉;三针味苦,寒凉,泻焦火,凉血消肿。两药合用,肺经同服,清肺利咽之效大增。
4、配菊花:菊花性凉,花淡,辛散,清肝;三针味苦寒,泻火解毒;泻剂和止泻剂两种药物的结合,大大增加了疗效。
5、配续断:续断味甘、苦,入肝肾,活血化淤,温补下元,续筋骨,为骨科良药;三针味苦寒,凉血止血,散瘀止痛,也常用于骨伤;前者偏补,但不滞;后者可以凉血,血不会轻举妄动。这两种药物的组合,无论是补药还是降药,都可以有效地治疗跌打损伤以及新的和长期存在的疾病。
清热利湿三针1的功效与作用
三针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黄疸、痢疾、咽喉肿痛等症。
2.清肝明目
肝脏开始理解眼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口苦,苔黄,脉数。三针入肝经,味苦寒,清肝火,故有主治。
3.祛瘀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