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怎么样?
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前身为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创建于1928河南省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部。1930,河南中山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大学医学院;1952,医学院独立组建为河南医学院;1958年由开封迁至郑州;1962,洛阳医学院合并;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成立。
学院现有教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39人,教授42人,副教授59人,其中98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02人。国务院特聘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人选1人,教育部国家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特聘教授岗位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14人。临床医学是教育部的特色专业。学院目前有20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2700多名本科生。
学院现有12个系、1个教研室、2个中心、5个办公室和13个研究所(中心):人体解剖系、生理与神经生物学系、组织胚胎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病原生物学系、法医学系、病理学系、病理生理系、临床药理学系。基础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和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院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本科生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
学院是首批博士授权单位。目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为博士授权点,涵盖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六个二级学科和医学神经生物学、分子药理学两个独立的博士学科。硕士授权12学科: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1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组织胚胎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人体寄生虫学;校级精品课程8门。
目前,学院拥有河南省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肿瘤化学预防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肿瘤化学预防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培养肿瘤化学预防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细胞治疗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基础医学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食管癌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神经生物电子信息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药物基因组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郑州市人类肿瘤模型动物重点实验室、中英肿瘤分子科学联合实验室。
有1个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肿瘤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团队,3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肿瘤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团队,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团队,新药药理研究与评价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食管癌研究团队,3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团队,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团队,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河南省有1个示范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前,学院承担“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和省重点学科振兴计划项目。学院拥有激光聚焦显微镜、中高级蛋白质色谱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活细胞工作站和流式细胞仪、实验动物特异性病原体游离和计算生物信息学模拟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40余套。,满足学科承担国家或区域重大科研项目的软硬件环境。五年来,获得973、863、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发明专利5项。
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 *共青团系统先进基层团组织、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河南省吴昊团支部、河南省文明班集体、河南省先进班集体等集体荣誉称号。
学科特点:1。拥有一支结构严谨的学术队伍,、刘桂亭、杨永年、苏守屯、许、苗建、张等老一辈学者主持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和“86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近三年来,董、王立栋、张钦贤、王中全、、乔海玲、、臧卫东、、张谦等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学术梯队合理。2.拥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研究基地,河南省临县食管癌高发区野外研究基地,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的科研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3.具有明显特色和长期稳定的科研方向,①肿瘤(食管癌)发病机制、肿瘤生物治疗、肿瘤腺病毒、肿瘤靶向治疗、肿瘤药物研发和肿瘤化学预防研究;②重要寄生虫病的研究;③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干细胞研究;④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用药和临床药理学研究;⑤一些研究成果,如重要遗传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