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你的问题很好!个人认为,做一个好妈妈是女人的终身事业。可以说,做妈妈相对容易,做一个受孩子欢迎的好妈妈很难。今天,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妈妈不仅仅是全职保姆和孩子的全职家教。聪明的妈妈,是善于了解和理解孩子真实需求,能够“与时俱进”的妈妈。

我举几个“不受欢迎的妈妈”的例子。避免以下错误,应该离你想要达到的“好妈妈”的标准不远了。

1.总是问孩子“阿姨还是妈妈?”我的母亲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妈妈将孩子的日常照顾委托给保姆。极端的例子是,他们一周有两天见不到孩子。并且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也难免吃醋。表现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保姆,或者让孩子做出选择:“是亲妈还是亲妈?”其实保姆再努力,也不能代替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妈妈再忙,每天也要和孩子保持45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联系。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关掉手机,沉浸在孩子提供的纯真环境中。你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让孩子受益,也让妈妈受益——它让你体验到摘下面具,露出本来面目的快乐。

2.总说孩子不如隔壁孩子的妈妈

十母八女也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谁家孩子白高到谁家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谁家孩子过了八级钢琴,到谁家孩子的书法去日本展览...妈妈们一起咬耳朵,回来看到自己懦弱又普通的孩子,难免会攻心而谈。

可以说,所有爱攀比的母亲都有一种期盼孩子成功的痴心。正是因为他们沉浸在对孩子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这种一边打孩子,一边攀比的习惯,从根本上是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心理上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终会变得无助和平庸。

另外,攀比带来的苛求也会让幼儿缺乏安全感。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是听到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同事中的一个,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当孩子长大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符合妈妈的意愿,妈妈又不能自暴自弃,向上的动力就消失了。这个时候,孩子会变得疲惫不堪,任何批评都无法打动他。甚至,他会讽刺自己的母亲“不如一个同学的母亲漂亮有学问”。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母亲,你会如何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

3.总是说“这是不允许的,这很危险”的妈妈

天性敏感的妈妈特别容易反复提醒和唠叨孩子的安全问题。在给孩子提供过度保护的妈妈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家长撑起伞来效仿。她不会想到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种“这个世界充满了陷阱”的错觉,最终会让孩子有相当极端的性格。第一,她性格内向,胆小,甚至有交流障碍;第二,有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胆大妄为的少年。你越说是禁果,他越觉得可能好吃。这是相当危险的。

所以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原则,或者让孩子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小技巧,然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活动范围内尽可能体验自由。

希望孩子的朋友都是尖子生的妈妈。

有孩子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我母亲总是希望我的朋友成为迪卡侬的尖子生,他们会弹钢琴、游泳、打羽毛球,还能在绘画比赛中获奖...当我妈妈发现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学生时,她失望极了。”如果孩子长到15岁,妈妈还是没变,就会说:“妈妈太功利了,我不会告诉她我交了什么样的朋友。”这种沟通堵塞是妈妈们所期待的吗?

功利心强的母亲希望孩子能交“模范朋友”,认为只有交比孩子强的朋友,孩子才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这样理解“朋友”这个词太狭隘了。想想吧。你交往的朋友都是学历或事业比你好吗?一个有趣的朋友可能会以他的理解和幽默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也是如此。

5.从来不和孩子一起蹲下来看蚂蚁搬家的妈妈。

台湾省一位畅销书作家说:女儿又给了我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呼吁母亲弯下腰来,恢复孩子的本能,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精彩的细节,是我们成年人无法理解的。”所以,不要嘲笑一些妈妈穿着卡通套头衫,蹲在草丛里抓蚂蚱,或者大声嚷嚷风筝的缠绕,这些都是童心的表现。孩子心目中最无聊的妈妈,就是你叫她去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去看移动的蚂蚁大军的时候。她瞥了一眼,淡然道:“你怎么老关注这种无聊的事?”你弹钢琴吗?你听过英语磁带吗?"

失去童心的母亲,往往得不到孩子真心的回报。往往在你和孩子玩腻了草地之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朋友知道的地方。他们经常来这里互相诉说他们的烦恼和担忧。他带妈妈来,说明他已经把你当成最亲密的“哥们儿”了,他愿意私下和你说说话。和孩子玩得开心是妈妈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方式。就像阿里巴巴的洞穴一样,如果你正确地念出了“咒语”,孩子们的心就会打开。

6.太喜欢看长篇电视肥皂剧的妈妈

超级电视迷总是认为他们呆在家里的时间足够长,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然而,还有什么呢?妈妈在家的每一分钟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对孩子来说,她等于不在。因此,专家的建议是:一个家庭每周至少设置两个“电视休息日”,一家人一起看书、聊天或打游戏;工作日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妈妈应该选择和孩子一起看的电视节目,也可以带孩子去看马戏、魔术、音乐,和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从而把看电视活动变成亲子交流的平台。

7.一个绝对拒绝遭受一点损失的母亲

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会撞到一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妈妈会这样做: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摩擦后,马上站出来替孩子说话,和父母争吵甚至打架。孩子们不知所措。“我们已经和好了。你们大人怎么了?”

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包容”二字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作为母亲,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包容”的榜样?很多妈妈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讲道理,不原谅别人”。从根本上说,他们把“敢于竞争”和“争取利益”混为一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孩子。即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也会因为吝啬自私而难以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为什么不嘲笑孩子之间的轻微摩擦?让孩子自己处理伴侣之间的矛盾,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大有裨益。

8.一个不守信用的母亲

当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经常看到妈妈食言,那他凭什么要遵守诺言?总打“承诺牌”的妈妈出发点是对的,希望能给孩子的进步增加一点物质刺激,让孩子有动力。但是,我妈为自己的“食言”找了各种理由,但食言带来的正面刺激却渐渐消失了。

如果母亲总是为自己的“爽约”找客观原因,那么孩子以后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找各种借口,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不道歉,不反省。这是什么样的后果?

9.对孩子的朋友更有爱心的母亲

把自己最亲近的妈妈当成自己的“专利”,不允许妈妈对别人(包括爸爸)表现出亲密,这是幼儿特有的心理。这种“霸道”的心态,其实是幼儿在心理上建立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妈妈不必对此过于担心。2岁到5岁以后,从6岁开始,随着孩子交际圈子的扩大和情感寄托的多样化,他会逐渐学会和身边的人分享母亲的关心,嫉妒心理也不会像小时候那么强烈。

10.太胖的母亲,或者说,不整洁的母亲

有的孩子会问爸爸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妈妈那么胖,你为什么要嫁给她?”比如出门前,你会提醒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涂口红,不染发?”为什么你总是穿牛仔裤而不是裙子?哦,我明白了,你一定不想让别人看见你的大肥腿。"

孩子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以貌取人”是他们的特长。孩子一般都希望妈妈留着卷曲的长发,穿裙子化淡妆,被朋友仰慕,这和他们对妈妈的感情无关。所以,你不妨嘲笑一下孩子的吹毛求疵。心情好的时候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意见:“你希望妈妈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或者“妈妈可以喝减肥茶,但是她很可能没有力气抱你。你愿意吗?”如果你按照孩子的意愿,以可衡量的方式改变自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氛围会更加融洽,孩子也可能反过来按照父母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习惯。这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