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社会

2014年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38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3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992元。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87元;占农村人口2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为2719元。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0%,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4%。

2014年,山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92万人;654.38+053.74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100.7万人;40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6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54.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全年72.6万人获得城市低保救助,* * *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6.3亿元。654.38+0.6万人纳入农村五保。全省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22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29个,各类收养单位床位72110张,收养410000人,各类优抚对象国家抚恤补助182000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0.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9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00万元。2014年,山西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5684件和837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107和1559。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有2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8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有520家。

2014年,山西省共有省、市、县三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计量检定技术机构220个,国家级检测中心5个。全省有121个气象台站,121个开展电话天气自动查询的台站,116个在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天气预报服务Intel网站4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5个;有10个专业综合地震台网,1个省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省级数字地震台网。山西大部分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分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唯一的非官方方言。晋语不同于普通话的最大特点是保持入声。大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读塞擦音时不送气。晋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山西是中国最早出现节日民俗的地区之一。中国很早就推行夏历,历史上夏朝使用的就是夏历。山西南部是夏朝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北部长期居住着胡人和汉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添仓节

加仓是祝愿农民的粮仓里粮食满满。添仓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五,实际上是指给粮仓添东西,希望当年增产增收。说到添仓节,山西的讲究就是喜欢进却讨厌出:仓里要添粮食,缸里要加水,门口放点煤,做镇宅;年长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买大米和面条,以确保全年的温饱。

六月六节

六月初六,津南地区称为“母亲节”。6月6日左右,麦收已经结束,正处于农闲季节,是探亲的绝佳时机。所以民间有“六月六,留麦吧”的说法。六月初六,演变成山西很多地方的庙会。山西锣鼓

山西的鼓有几十个品种,其中山西威风锣鼓是代表。威风锣鼓是流行于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具有“威风”的特点:锣鼓的配置、乐队的组织、表演、服饰都在彰显威风。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与刘武周作战,击鼓鸣锣停战,大获全胜,因此有威望地流传下来。

剪纸

“广陵窗花”以其逼真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原料是单张白色宣纸,工具是几把大小不一的斜刃雕刻刀。首先用小刀把剪纸制品刻出来,然后染色上色。民间工匠十分注重刀雕和着色技艺,采用女雕为主,男雕为辅的方法制作成品。上色时用上好的白酒上色,颜色较深的可以加入少量明矾。

面团造型

山西民间面塑主要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人生理想的体现。在造型意义上,面人多是抽象的、宗教的、理想的。祭祀天地的枣山,祭祀灶神的椒饭山和花糕,形状都很大,被称为米面山。

传播

生火旺是山西北部的习俗。每到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庭院前用大块的煤建一座塔,叫旺火,以求好运。里面放柴火,外面贴红纸条,上面写“满腔怒火”四个字。只要等到午夜,鞭炮齐鸣的时候,点燃旺火。

康外华

康外画的形式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上下两组人行道按一定规格排列形成其主框架,中间等距离排列各种画。它不仅具有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还具有简单复杂的表现内涵。炕的上部是它的主体,炉顶的画、灶的画、墙的画是它的延伸部分。到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山西省有8个镇,32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山西省村名批次类别第一批村名是镇静胜镇(灵石县)-西湾村(临县桥口镇)-第二批名镇,桥口镇(临县)-黄城村(阳城县北流镇)张壁村(介休市龙凤镇)西文兴村(沁水国玉村(阳城县北流镇)小河村(义井镇, 阳泉市郊区)-第四批名镇大阳镇(泽州县)-明家沟村(汾西县僧念镇)李家山村(临县桥口镇)夏门村(灵石县夏门镇)窦庄村(沁水县加凤镇)上庄村(。 井镇)西黄石村(泽州县易贝镇)苏庄村(高平市河西镇)香峪村(沁水县郑村镇)王化沟村(宁武县莱山乡)北窑村(太谷县北窑镇)冷泉村(灵石县杜亮镇)盐井村(万荣县高村乡)广村。金庙铺镇)叶地村(泽州县南村镇)鳌智村(平顺县阳高乡)古莲村(祁县嘉陵镇)方博村(高平市寺庄镇)屯城村(阳城县润城镇)备注:括号内文字为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表格信息编译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