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IPO专利

你可能想不到,靠一条数据线就能启动IPO。

近日,绿联科技向深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拟募资654.38+0.504亿元。表格交付前夕,绿联科技两次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燕资本连续两次投资,* * *出资5.5亿元。

创业板的冲击,不知能否在3C消费电子市场的海洋里游出新的浪花?绿联科技背后站着一个80后——张庆森。

张庆森,1983,福建人。2007年大学毕业,到深圳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业务。2009年7月,26岁的张庆森离职,走上了创业之路。两年后,张庆森的创业之路诞生了绿盟。

绿联科技是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年营收34.46亿。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涵盖传输、音视频、充电、移动外设、存储五大系列。

01

一个福建人25万起步钱。

干掉一家上市公司

绿联科技的故事,始于25万元的风险投资。26岁的张庆森离开了公司。凭着福建人天生的商业直觉,他用积攒的25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建立“绿色联盟/Ugreen”品牌之前,张庆森主要做外贸代工和贴牌,从数据线做起。当时深圳这样的代工厂有多少,谁也数不清。张庆森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如果不出意外,张庆森应该会在代工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降价事件”让张庆森下定决心转型。

2010年7月,张庆森正常为国外客户备货,却接到客户要求降价的通知。原因是竞争对手在用低价产品恶意竞争,而商品已经准备好了。一旦订单取消,就意味着所有的货物都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张庆森只能接受降价。

事实上,张庆森的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外贸环境中非常普遍。国外品牌占主导地位,国内代工厂在定价上基本没有发言权。另外,国内代工行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很多产品都是“公模”,导致不同品牌的产品同质化严重。除了LOGO,没什么区别。

在张庆森看来,品牌化和差异化是更好的出路。

2011年7月,张庆森建立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人品牌团队,并上线了绿联数码天猫店,开始推出电商平台。客户服务、运营、仓库...张庆森几乎完成了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当时天猫电商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大部分天猫品牌店都不是正规公司经营的,给用户带来的体验非常差。发现这一点后,张庆森调整了战略,“利用五星级酒店的力量开设沙县小吃”。以hd线为起点后,他迅速扩展到数据线的大部分品类。短短三年,绿联在天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4年,张庆森将目光投向海外,先后入驻亚马逊、全球速卖通等海外电商平台,开始全球扩张。

2015年,绿联科技营收突破2亿,6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021的34.38亿,超过17倍。

经过10多年的深耕,产品已经从最初的自研数据线扩展到覆盖移动办公、家居生活、户外旅行、汽车空间等应用场景的设备配件。

回顾创业历程,张庆森曾总结道:“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像人的生命注定要死一样,你的公司注定要破产,所以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幸运的是,绿联科技坚持下来,迎来了公司的“成人礼”,张庆森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IPO。

02

年收入34.46亿元的高燕也来凑热闹。

在消费电子领域,绿联也非常重视R&D的投资。

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R&D技术人员565人,占总人数的22.57%。目前已形成高强度线材成型、毫米波音视频传输、智能倍压控制、智能终端管理系统、嵌入式私有云存储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

上市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国内专利698项,海外专利506项。虽然国内专利中发明专利只有11,但按照“发明和实用新型外观”的专利质量评价标准,专利含金量似乎略显不足,但对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数码配件来说,已经足够了。

一根数据线和一些3C数码配件支撑了绿联的IPO。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是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目前,绿联科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已在欧美、东亚、中东等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覆盖天猫、JD.COM、亚马逊、全球速卖通、Shopee等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主营产品位居主流平台榜单第一。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绿联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35.71%、3.810%和34.4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其中,旅联的国内和海外市场约占营收的一半。

虽然绿联的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9.80%,但净利润增长并不理想。2020年和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85%和25.88%,净利润分别增长34.60%和-0.37%。

招股书信息披露,2021年,绿联科技外购成品及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基本面临15%以上的价格上涨,个别项目成本超过50%。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价格平均涨幅仅为2.19%,这无疑是绿联利润不增反减的重要原因。

2021年5月,创始人张庆森和联合创始人陈俊岭分别以2亿元和1亿元的价格,将原有的3.7028%股份和1.8528%股份转让给高燕资本,此轮估值达到54亿元。

高瓴资本3亿元投资绿联,随后吸引了深石亨、远大策略、坚果核电等机构投资者,是绿联引入的仅有的两笔外部投资。

IPO后,张庆森持股45.27%,陈俊岭持股65,438+07.36%,员工持股平台律联咨询持股65,438+02.82%,高英熙恒持股8.44%,员工持股平台律联和顺持股4.22%。高燕资本是最大的外部股东。

凭借一条数据线,从过去十几年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炙手可热甚至上市,绿联科技展现了重垂直、深层次细分的实力。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绿联仍在开发新产品,布局新渠道:从智能硬件、可穿戴产品、Type C系列、视频转换器等新产品,到有助于与行业相关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KA渠道...2018年,绿联在天猫双十一当天实现销售额16万,体现了强大的品牌实力。

虽然两者都属于消费电子行业,但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汽车消费电子等高价值消费电子设备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数据线、音频线只能作为“边角料”出现。

绿联是以卖数据线的形象进入消费者心中的,数据线依然是其业务的主流。或许,对于3C消费电子来说,绿联已经用实际行动走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