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破激光雷达:超越威力登特斯拉无优势。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300线的制造商,这将为(激光雷达)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只瞄准行业龙头,立志颠覆先行者。
这似乎是创新科技创始人包的标签。
包的经历似乎让他有足够的信心一路走下去。
创新是包的新团队。
这个团队在美国硅谷有一个核心的R&D团队,30多个主要的R&D团队。
大部分都是硅谷这个行业的顶尖人才,主要是中国的销售和制造,总数达到了100人左右。
Innovusion以中国苏州高铁新城为核心。
辐射华东、华北、华南,制造中心位于武汉车谷。
说起特斯拉,拉起队的包魏军并不认为这是不可逾越的。
“其他车企在视觉算法和芯片上无法与特斯拉抗衡。后者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但特斯拉在激光雷达领域并没有提前布局,特斯拉在这一领域也没有优势。”包认为。
崇尚第一原则的马斯克一直认为激光雷达是个负担。
“在我看来,FSD Beta 9.2版本并不是很好,但自动驾驶和AI团队正在一起进行改进。我们正试图为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提供单栈解决方案,但这需要大量的神经网络再训练。”
"雷达之前阻止了我们。"
马斯克吐槽的激光雷达是Innovusion的突破。
包魏军不信邪。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感知层的核心部件。负责360度感知环境和远距离探测,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整车价格造成不利影响,有些车企甚至将激光雷达作为“选项”。
包魏军的目标是将激光雷达的成本控制在$65,438+0,000以内。
根据牛车的报道。Innovusion已收到蔚来、百度等客户订单,出货量近千件,预计2022年破万件。
“目前,我们更加重视制造自己的产品,以确保大规模生产和安全。”
虽然目前车载激光雷达还处于成长期。
但兴业证券预计,2025/2030年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3/1206亿元,2026/5438+0-2030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80%以上。
Innovusion曾宣传自己是“全球首家做到300线的厂商”。
其主要市场竞争对手有威力登、沃赛、卢米纳尔等。法雷奥·斯卡拉和DJI·利沃克斯采用类似的技术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曾经投资的威力登已经占据了全球激光雷达80%的市场份额。
他们比较成熟的性能不错的激光雷达是32线,最新技术只能达到128线。
包魏军曾经认为,只要进入量产,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价格,Innovusion都会给激光雷达乃至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当百度决定投资威力登时,所有的技术工作都是由时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监的包负责。
但是,资本暂时相信故事,看重背景。
包的对手不弱旅。
威力登的创始人大卫·霍尔(David Hall)在参加第二届DARPA挑战赛时,向自动驾驶仪介绍了他的3D实现激光雷达。现在他是机械雷达的绝对领导者,有先发优势。我正全力投入大规模生产。
另一家美国上市公司Luminar由两位光电专家创立。
国内沃赛科技的创始团队也诞生于清华精密仪器系。更注重底层芯片的研发。目前,它正在攻击威力登的主导地位。
最近,包的老东家百度及其智能汽车公司汽车即将与科技正式合作。
强敌就在身边。
Innovusion还需要扎实的量产才能洗清自己的名号。
蔚来与Innovusion合作多年。
蔚来的第一款量产车ET7被李斌定义为旗舰,这是一个像宝马7系一样的传统强人。
ET7的自动驾驶系统也被蔚来有意识地打造成了“航母”。
航母的“眼镜”交给了Innovusion。由此可见对包的期望。
目前Innovusion B融资总额已达654.38+0.3亿美元。
由国泰君安国际私募基金领投,顺为资本跟投,原投资方蔚来资本、淡马锡、斯托资本也参与了此轮投资。
Innovusion的新一轮融资将用于与盛骏电子完成ET7激光雷达的量产交付。
36kr报道称,“盛骏电子在年初完成了对Innovusion的战略投资。在生产方面,Innovusion正在与盛骏合作设计生产线和工艺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顺为的介入,市场在解读小米的汽车时,曾有人将Innovusion归为小米。
不过,今年6月8日,小米还和高灵、美团一起领投了激光雷达头部企业何塞科技。
虽然各大厂商的技术路线布局和侧重点不同,但每个路线领先者也有独特的竞争力和差异性。
目前,激光雷达领域的上市/待上市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只是未来随着量产车的增加,lidar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如何针对量产车?更紧密地与OEM合作?迎合了集成化和芯片化的趋势?
作为激光雷达的新贵,我们已经通过蔚来订单和友盛电子补上了两块短板,但Innovusion还需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