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现在常用论文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先来看看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第一,提高班主任的个人素养

道德教育不是单方面的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对德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只是简单地归结为道德认识上的对错,不知道道德认识只是思想层面的内容。一切道德教育都是以行为为基础的,教师自身的生活和行为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认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最终要求。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其工作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全面发展的阶段,接触的人往往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念。班主任自身的行为和素质通常是学生遵循的榜样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道路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所谓的“朱者赤附近”和“墨西哥附近”是人们的行为或习惯之间相互作用的例子。班主任的行为和品格,往往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教育方面,更多的班主任还是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他们不在学生面前赌博、喝酒或抽烟。

平时因为班级管理,经常很忙,身心疲惫。学校有这样的老师,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仍有部分班主任难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他们在教室里抽烟,随手扔烟头,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为了加强班主任的德育效果,班主任应不断加强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为人温和,说话有涵养,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改变不平等的教学管理观念

在现代教育中,经常有一种常见的行为。有些老师很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很少关注一些成绩一般或者很差的学生。老师会很快原谅学生的小错误,但在出现一些严重问题时,会不断批评。

比如在教学管理上,班主任会对一些翻墙上网的尖子生保持沉默。在他们眼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第一位的,比品德更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教师自身的利益有关。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和老师的工资挂钩,班级排名对一个老师影响很大。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平等对待,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职责在于育人,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应该充满对学生的爱。学生作为德育的主要接受者,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不是一种简化或机械化的解释。在德育过程中,要达到教与学的效果。班主任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尊重,不要否定学生的一切行为或观点。

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就要改正,不摆架子,不搞专利,要学会进行自我批评教育。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更亲密,还会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也会学会改正学习中的一些错误。此外,班主任要摒弃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以榜样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举办走访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从班主任本人做起,帮助社区老人打扫卫生,尽可能与老人留下的孩子沟通,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第三,抓住德育热点,通过实践教育学生。

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我们应该开展我爱劳动的活动,带领学生在劳动节植树,让学生多锻炼身体,让他们在自己植树的过程中学会爱护植物。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打扫社区的活动,既能锻炼他们的心智,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理解清洁工人的辛苦,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护环境。为了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跟进每个学生的德育基础,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素养。班主任要教会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但很少有人付诸实践,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实际行动组织学生学会感恩,比如晚上睡觉前给父母洗脚,感谢他们每天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的辛苦。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我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初中班主任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和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在初中生中发挥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作者:万* *单位:浙江衢州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