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生产经营结构调整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因此,如何提高投资项目的效果成为生产经营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通过对多家单位的调查,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

提高地勘单位的投资效益需要多方面的联动和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向的选择,这是前提和基础,方向错了很难纠正;只有方向正确,才能有成功的起点。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主要受国家产业政策、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单位优势特色三个因素的制约。这是三个层面,产业政策决定了产业方向的选择;区域布局决定投资热点的选择;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选择的出发点。只有三者紧密配合,才能正确确定投资方向。

(一)国家的产业政策直接决定了国家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

产业政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政策、技术政策、企业组织政策、资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进出口政策和税收政策。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根据产业政策的基准选择项目,是产业投资的基本原则。因此,地勘单位在研究投资时,首先要根据产业政策的内容,逐项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的规定,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比如国家产品政策一般规定哪些是支持和鼓励发展的,哪些是有条件限制的,哪些是坚决叫停的,并附有产品目录,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反对。因为有些产品是国家不允许的,但是从地区来看,近期可能会有利可图,所以就上去了。但一投产或短期生产后,就被处罚甚至勒令倒闭。

(二)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如市级规划、开发区规划等

地勘单位首先要主动寻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积极参与战略和规划的制定,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要求。因为实际上这是把地勘单位对市场和社会所能做出的贡献融入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去,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正是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地勘单位处于被动,必须改变。其次,要有目标的参与和配合,例如,围绕工程建设的技术和服务,了解区域基础设施、基建项目和基本建设的规划;了解围绕矿产勘探开发对矿产品的需求;了解围绕房地产和地段开发的市政建设和发展规划。第三,既要看懂中长期规划,也要看懂短期规划,通过攻关找到可能的投资热点;既要带着问题去理解,又要突破自身的局限,以宽广的思维和极强的观察力,努力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找和抓住可能的投资热点。

(三)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投资方向

也就是说,在充分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之后,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突破点。而他们最有利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比较优势。从原地矿部所属的地勘单位来看,这种比较优势就是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矿产资源、房地产资源、勘查和工程施工技术。但这三个方面并不都适合每一个具体的地勘单位。因此,每个地勘单位也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寻找突破点。同时,在确定起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做什么,还要考虑怎么做,也就是投资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能在原有项目和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就不会选择新的项目;能通过技术改造解决的问题,不会推倒重建;可以通过合作、合并、协作等方式增加的设施。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完成的;如果能高起点起步,就不要低起点起步;能搞高科技的就不搞普通的。总之,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可能走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第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换投资机制。

从宏观上讲,投资体制包括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者行为、资金筹措方式、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这里有三个要素:①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和结构;(二)决定投资的筹集和使用方式;③投资领域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投资者的行为。

多年来,地勘单位恰恰是投资体制出了问题,特别是投资主体模糊,造成了严重的投资损失。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投资体制,明确投资主体,进而转换投资机制,才能用好有限的投资。

一般来说,要构成真正的投资主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二)能够拥有足够的投资资金,包括投资决策者以各种形式筹集的资金;(3)投资者对其投资形成的资产享有法人所有权和完全控制权。用这三项来查,大部分地勘局和地勘单位都不能形成真正的投资主体,因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不是真正的企业,不实行资本制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勘单位,一个局甚至一个部门,都不可能是真正的投资者。因此,要建设真正的投资者,必须改革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实现由事业单位制向企业制的转变。

地勘单位转企时,可以先把局改成总公司。总公司在管理层面实行两级法人结构,即原地勘单位为一级完全企业法人单位,总公司本身作为法人直接经营几个专业分公司。总公司在产权关系上争取国家授权经营,代表国家授权地勘单位的企业法人经营,行使监督权。这样,总行在资产管理上就形成了三级管理格局。

(1)最高层是国土资源部或省级政府派出督察员,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管。

(2)省总公司受国家授权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管理,一部分直接经营,一部分向下授权。同时,对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负全责。

(3)经总公司授权,地勘单位享有国有资产的法人财产权,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根据上述三级管理模式,在投资体系中应建立两级主体,即总公司和地勘单位应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

首先要在地勘单位或局属企业的基础上建立总公司的基础,让其作为法人实体充分发展,尊重和保护其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不搞拉平,也不搞养肥。同时,地勘单位或企业作为法人财产所有权,应在以物换企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提出调整结构的具体方案,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然后作为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技术改造或基建项目,自行筹措资金,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充分享有法人财产权。

在地勘单位或企业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局为单位的发展模式,制定总公司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以子公司性质领导地勘单位,另一方面直接管理一些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应具有以下特点:①不与地勘单位简单重复,而是发展专业化,抢占制高点;(2)有的直接为地勘单位服务,但要用经济手段,如专用设备租赁;(3)有利于地勘单位之间的松散联合,拥有较高的资质证书;(4)有利于统一筹资和融资;⑤有利于享受信息,尤其是来自上层的信息;⑥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如开发效益好的大型矿产地,需要以局为单位进行,这也是资本的最优配置。

在打造真正投资人的基础上,要努力实现投资人多元化,一般不搞独资。因为只有投资者多元化,才能更有效地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建立制衡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地勘单位可以多元化投资主体,吸引职工入股。地勘单位之间可以是法人,相互参股;可以与国外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股票组合;可以用各种投资入股,包括矿产资源、房地产、技术设备、专利技术、品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第三,做好投资决策

地勘单位由企业转制为企业后,投资决策成为各级领导特别是董事会的中心任务。因为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企业来说,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维护已占领的市场,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企业不断发展,弥补那部分救不回来的市场。维护现有市场并进行产品更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需要投资决策;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项目,需要投资决策。因此,投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各级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也可以说,抓投资决策,可能是地勘单位由企业管理转为企业后,责任的重大转变。因为作为企业,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就要承担一切后果。

要做好投资决策,必须有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并扎扎实实做好程序的每一个环节:

(1)投资者应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根据市场形势和市场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变革等因素,正确选择投资方向。

(2)根据确定的投资方向或投资项目,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找出与项目相关的三个市场,即投资产品市场,即构成投资项目固定资产的那些产品;在勘探和开发项目中,原材料市场的特点是探明资源的准确性及其自然丰度;项目投产后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市场的这三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旦出了问题,投资项目就会失败。

(3)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标准化的论证报告。在可行性论证中,应重点关注六个方面:①产品制造技术、施工技术、工艺技术是否可行,有哪些科学依据证明其可行性。(2)综合计算成本,包括制造成本,以及制造成本中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在计算各种成本费用时,应正确选择参数。比如价格和额度,以及选择是否合理。(3)产品的销售量,包括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产量、它们的成本和质量以及预测的准确性。(4)整个项目的预算,以及投资的预计回收期和收益率是否建立在充分的基础上。⑤产品质量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水平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什么?⑥建设项目投资如何筹集,自有资金能否落实,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开拓其他资金渠道,资金能否按时间要求到位。

(4)应邀请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评估的专家或机构应与投资方无利益关系,最好是中介机构,以体现公正客观的原则。同时,评价机构和负责人要签字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只有经过专家或评估机构评估的可行性报告才能送董事会讨论决定。有些还要经过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并提出意见,才能送董事会。董事会或企业领导讨论研究报告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要听取不同意见。每一个意见都要记录在案,最后做出决定并签字,决定的后果要自己承担。

四、认真计算投资需求,做好资金筹措工作。

投资需求是建设项目完成的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必须与投资决策同等重视。为了保证投资需求,首先要正确计算总需求(即总成本)并及时安排。然后根据需求,筹集资金。

1.在筹集资金上要注重自我积累。其中包括:①充分利用折旧基金。当固定资产投入正常运营后,随着国家资产的不断消耗,其价值逐渐转移到新产品(或服务)上。同时,固定资金通过折旧和基金形成进行补偿。这种报酬如果管理得好,是地勘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②增加利润,善加利用。目前,许多地勘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成本超支和效益损失的问题。如果这方面严格管理,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利润增加后,要合理使用,防止光被吃光投入非生产领域,重点扩大再生产。③用好几个专项资金。如:工程勘察技术开发基金、设备和不动产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可变价格收入。这些资金的归集方式分散,管理不善,容易流失。但如果重视起来,明确责任,也是自我积累的重要来源。

2.通过上下齐心协力,地勘单位现有经费不减少,并努力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好好利用。这是地勘单位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能掉以轻心。(1)请国土资源部向财政部做好通气工作,说明现阶段用地勘费支持地勘单位搞结构调整是“先予后取”。地勘单位一旦结构调整到位,就会从吃“预算”的单位变成交“预算”(交税)的单位。(2)一些可以节省下来的富余人员补贴用于投资。(3)对于战略性地质工作的地勘费投入,要保护重点,优化配置,提高找矿效果,为矿业开发提供更高价值的采矿权。

3.要突破单一的国有所有制结构,通过横向联合与合作,获得多元主体的投入。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可与其他法人联合,提高资质,增加投资;地质勘探可以与外商合作,增加劳务收入,提高矿业权价值;地勘单位营业网点可通过租赁、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将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进行重点投资。

4.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来筹集资金。在商品和服务交易过程中,通过延期付款或提前收价款等方式增加资金使用。同时及时收回债权,加快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应合理实施债务管理。请国土资源部继续为上级地勘单位疏通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局和地勘单位作为投资主体,应自主向银行寻求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主要看项目效益和单位信誉。我们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扩大银行贷款规模。

五、加强投资全过程管理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稍有放松就会造成损失。

1.特别重视基建项目或部分技术改造项目的招标工作,认真审查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协调处理中标后的一套经济关系,围绕建设和施工双方签订和管理合同。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一是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将人、财、物供应与施工进度合理衔接,同时做好各种平衡,防止停工。二要保证资金到位,没有资金不要轻易动手。第三,要注重投资产品的采购,提高透明度,保证良好的质量和性能。四是建立并严格执行施工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五要全面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让步、不留尾巴。

3.加强项目投产后的管理,确保项目设计预期目标的实现。为此,一是要配备好领导,有条件的要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谁立项,谁施工,谁抓生产。从项目建设之初,就要考虑今后的顺利投产。二是要建立项目跟踪反馈制度,将项目试运行情况作为项目管理全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三,要把项目投资回收的管理与项目投产后的效益管理结合起来,真正着眼于提高项目的投资效果。

为做好各方面的投资管理工作,应建立和完善四项制度:①省地勘局应成立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评估小组,所有新建或技改项目都必须经过该小组评估后才能提交决策。这应该形成一个不得违反的制度。(2)所有新建项目,实行业主负责制,从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到项目投产,全部由业主负责到底,并承担全部责任。(3)所有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都要建立跟踪检查反馈制度,直到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追究责任。(4)凡新建的基础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建立完整的档案,如实记录论证、决策和生产过程中的情况,以便利用。

六、学习资本经营,低成本扩张。

资本经营是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对传统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扬弃。运用资本经营的理念,可以为地勘单位扩大资本。换句话说,资本经营就是地勘单位为了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经营、规划和优化配置。

1.资本经营可以促进地勘单位资本的快速积累和集中。资本积累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单一的资本积累方式耗时长、规模小,已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正在让位于更有效的资本积累方式。资本集中可以实现资本在不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聚集,可以实现社会资本的再分配和优化配置。资本集中获得的资本远比资本积累更快、更广泛。在地勘单位的投资或经营中,通过实施资本经营可以迅速扩大资本。也就是说,不仅要以自己的资本为主,还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调动其他单位的一切资本加入自己的经营。

2.资本经营可以促使地勘单位盘活存量资产。在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下,人们非常狭隘地看待资产和资本,只关注账面上的物资和财富,以为只有这些才能作为资本参与生产经营。但是,资本经营的概念拓宽了人们对资本的理解。资本不仅仅是会计意义上的,“资本还包括人力和非购买”,“资本是未来生产中要使用的资源”,“资本更多的是指生产要素”。有了这些思路,再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一些多年不景气的资产和资源型生产要素就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和盘活。其实我们调查的很多投资项目都已经这么做了,只是还没有达到对资本经营的高度认识。现在需要深化认识,提高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盘活低迷的资本。这方面还是大有潜力的。

3.资本经营可以使地勘单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下,地勘单位只能从产品品种、服务类别、产业方向等方面调整生产结构,而资本经营理念可以拓宽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思路。在资本的产业结构中,通过调整投资方向和比例,产业结构可以不断向高级和现代转化;在资本的产品结构方面,资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投入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使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从而避免单一产品和服务所承担的风险;在资本的时间结构中,有限的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时间安排。一方面,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分清轻重缓急,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项目资金使用时间的衔接,避免资金使用量的急剧增减;在资本的风险结构中,由于收益和风险一般是正相关的,高效率总是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把扩大规模和分散风险结合起来,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能享受收益,又能承担风险。实施适度负债管理,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