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的资源
秦以后,洛南境内崎岖小路遍于山野,古道通达各地。但因山重水复,不利舟车,运输依靠人力担挑、畜力驮运,直到民国时期仍无大的变故。1949年,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仅18公里。建国后,人民政府以国家投资、群众投劳、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进行公路建设。
1976年实现了公社全部通公路,先后改建洪(门河)箭(杆岭)路,修通洛(南)华(县)路、景(村)丹(凤)路、商(州)洛(南)路等省、地、县级公路和一批乡、村公路。
1994年底,洛南县有公路71条,计747.3公里,桥梁93座,以县城为中心的“井”字形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2010年,洛南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洛南县保有机动车34311辆。其中,汽车2853辆,摩托车31441辆,其他17辆。 截止到2016年,已形成省道S307、S202及洛商高速公路的交汇。
2012年8月14日上午洛商高速公路与西商二线高速公路同时通车,洛南县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榆商高速(商州-洛南段):即洛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全长12.6公里,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已于2012年8月14日上午与西商二线高速公路同时通车。该线路的建成通车正式宣告洛南县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使洛南迈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对于洛南县全面融入关天经济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率先突破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商洛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密集区。设计时速在每小时80至120公里之间。 1950年,洛南县仅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1960年达到849人。
1980年至1983年,142名医务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有10人晋升为主治医师、38人为医师、94人为医士。
1994年底,洛南县在编的医务人员***103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73名,占总人数的84.7%。在这些技术人员中,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中级职称155人,650人,其他技术人员54人。
2010年,洛南县有医院、卫生院28所;医院、卫生院床位877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334人,其中医生494人;卫生防疫人员28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婴儿死亡率4.9‰;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8%。 1954年,分配到洛南县的技术干部才有3名。1958年,洛南县农业技术人员达到42人,居陕西县各业之首。1964年,各类科技人员有243人。
1994年,洛南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1979年的986人增加到6831人,增长了5.9倍。平均每万人口中的科技人员由25.6人增加到151.8人。
2010年,洛南县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556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288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39个;全年专利申请2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