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齐模型如何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价格刚性?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斯威齐模型为价格刚性现象提供了解释,但它并没有解释价格刚性本身是如何形成的,因此不能真正解释寡头垄断的定价问题。价格刚性的解释来自于囚徒困境和厂商避免相互破坏性价格竞争的愿望。
: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式,是指某种产品的大部分被少数大企业控制的市场。每个大企业在相应的市场中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对市场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美国的钢铁、汽车,日本的家电等大型行业。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商品市场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而是由几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或默契形成的。这种联盟价格形成后,一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是因为某个厂商单独降价,会导致竞争企业竞相降价的报复行为。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大家都减少了收入;如果提高价格,就意味着市场份额减少,得不偿失。
1.很少有厂家。市场上只有几个制造商(当有两个制造商时,称为双头垄断),每个制造商在市场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产品的价格有相当大的影响。
2.相互依赖。任何厂商在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所以它既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也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
3.产品是同质的或异质的。产品没有区别,相互依赖程度很高。被称为纯寡头,存在于钢铁、尼龙、水泥等行业。产品有差异,相互依赖度低,称为不同寡头,存在于汽车、重型机械、石油产品、电器、香烟等行业。
4.进出都不容易。其他厂商进入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极难的。因为不仅仅是在规模、资金、信誉、市场、原材料、专利等方面。,其他厂商很难与原厂商竞争,也因为原厂商相互依存,联系紧密,其他厂商不仅难以进入,也难以退出。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与垄断竞争相似,既包含垄断因素,也包含竞争因素。但相对来说,更接近于垄断市场结构,因为少数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很大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垄断力量。寡头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前者有时被称为纯寡头垄断,后者被称为差异化寡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