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材料和机器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碎石:粒径为5~40mm且不大于主筋净距65,438+0/3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大于65,438+0%。
水:宜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外加剂和掺合料:根据气候条件、工期和设计要求等。,它们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钢筋:钢筋的等级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桩材料:
(1)焊桩连接:钢板采用低碳钢,焊条采用E43系列;
(2)法兰桩连接:钢板和螺栓应采用低碳钢;
(3)硫磺胶泥锚桩连接:硫磺胶泥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机器和工具:
(1)制桩机具:钢筋矫直机、弯曲机、切割机、对焊机、点焊机、电焊机、混凝土搅拌机、自卸汽车或手推车、插入式高频振动器等。
(2)运输机具:大型拖车、汽车吊或履带吊、垫木等。
(3)打桩机械:柴油打桩机或振动打桩机、钻孔打桩机、压入式打桩机等。
(4)接桩机:电焊机,熬灌硫磺水泥专用工具。
(5)其他:铲子、铁板、台秤、胶管、铁抹子、水平仪、经纬仪、钢卷尺、水平尺等。
操柞件
制绒
(1)各种原材料已检验,试配后提出混凝土配合比。
(2)预制场地符合要求。
(3)完整的机具
(4)对提供的桩基平面布置图和桩基施工图进行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
运输和堆放
(1)预制桩强度满足吊装和运输要求。
(2)堆放位置符合要求。
(3)起重运输设备齐全并能满足要求。
沉桩
(1)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必要时补充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
(2)清除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打桩场地应平坦,地基承载力应能适应桩机的正常运行;施工现场要保持排水沟畅通,施工时要注意防震问题。
(3)施工前,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验证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是否合适。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5)预制桩检验资料齐全。
操作技术
工艺流程
制绒
生产程序:场地布置→平整压实→制作胎膜→绑扎钢模板→安装吊环→浇筑混凝土→养护至30%强度→拆模后支撑上模→涂刷隔离剂→堆放→养护至70%强度→吊装至100%强度→运输堆放。
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同一截面主筋接头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截面内主筋接头不得超过50%;
(2)相邻两根主筋接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主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
预制桩纵向钢筋宜单根张拉,应力控制适当,每根张拉应力控制一致。纵向钢筋张拉后,与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可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制作模板,模板应平整牢固,尺寸准确,并涂刷隔离剂。
造桩混凝土应从桩顶向桩尖连续灌注,严禁中断。振捣时要边振捣边找平,做到内实外轻。
预制桩制作完成后,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d。采用蒸汽养护时,蒸汽养护后的自然养护天数应适当增加。
用搭接法制作预制桩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与相邻桩和底模的接触面不得粘连。
(2)上部桩或相邻桩的浇筑应在下部桩或相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进行。
(3)桩的重叠层数一般不应超过四层。
运输堆垛
运输预制桩时,垫木垫层的应用应稳定准确,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三层。严禁在现场直接拖拉桩进行运输。运输长桩时,应在垫木下放置活动支架。
预制桩应按规格和桩数分层堆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垫木和吊点应保持在同一纵截面上,每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数量不得超过4个。底层垫木应适当加宽加厚,或使用质地较好的枕木,避免因场地被淹、垫木下沉而产生的弯曲作用使底层断裂。
试桩
在试桩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数据不符,应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对于不同截面和长度的桩,每米锤击数、最终贯入度、总锤击数、桩顶标高、接桩和沉桩所用时间应详细记录并存档。
沉桩
沉桩程序:设置桩位线→布置桩点→定位桩机→定位桩→校正垂直度→打桩→测量桩顶标高→移动钻机,重复上述程序。
桩基轴线定位应从建设单位给定的基线开始,并与控制平面位置的基线网连接。打桩区附近不应少于两个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打桩影响。
单桩实际位置用钢筋垂直打入地下400~500mm,拔出钢筋后,用石灰填实。桩位放线后,由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单位进行复核,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
打桩前,应在桩的相邻两侧弹出中心线和每米标高线,并在桩架上设置固定标尺,在送桩管或桩顶上画出每100mm标高线。
对于桩的提升和定位,通常使用附在桩架上的吊钩来提升桩,或者配备起重机来将桩送至适当位置。用桩架的导向板夹或桩箍将桩嵌入桩架的两柱中,垂直对准桩位中心,校正垂直度,即桩锤、桩帽或送桩器与桩身中心线重合。
打桩前检查以下内容:
(1)桩帽或打桩机与桩的间隙应为5 ~ 10 mm..
(2)锤与桩帽之间、桩帽与桩之间应有合适的弹性垫,如硬木、橡胶垫等。
(3)插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
打桩顺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密集桩群应从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打入,或从一侧向单一方向打入;当一侧与建筑相邻时,可以从相邻建筑的另一个方向击中。
(2)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先深后浅;按照桩的规格,应该是先大后小。
采用沉桩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若承台埋深较浅,应先打桩后挖土;如果承台埋深较深,宜先开挖基坑再打桩。
(2)当桩顶下沉至距地面400~600mm时,应加送桩机送桩,桩的纵轴与送桩机应在同一轴线上。
采用内(外)射水法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射水打桩适用于砂土和砾石土。
(2)当水冲到最后1~2m时,停止注水,锤击至规定标高。
使用静力压桩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静压桩适用于软土层,不适用于厚度大于2m的砂夹层。
(2)打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充分配重。
(3)承台、送桩机和桩身的中心线重合。
(4)压同一桩(段)应缩短停顿时间。
当打桩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检查以下内容:
(1)桩帽和弹性垫层是否正常。
(2)锤击是否偏心。
(3)桩顶是否损坏。
以上由仲达咨询公司收集整理。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