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
数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形成了几个有影响的研究方向,如代数与代数结合、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微分动力系统、算子逼近与复分析、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算子代数、量子计算与智能计算、现代数学史等。这些方向不仅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而且形成了合理的研究梯队,正在并继续支撑着学院的发展。代数与代数组合方向在万哲贤院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王洋贤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90年代以来在李群李代数及组合方案的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出版专著《矩阵组合方案》,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了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赵教授等优秀人才。在代数与环论结合的研究中,以朱元森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由他主持编写的《环与根论国际学术会议》第二卷和《数学大辞典》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代数拓扑和微分拓扑是数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吴振德教授为创始人和带头人的拓扑学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部分论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团队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梯队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陈早平教授和何连发教授的领导下,围绕动力系统理论中的核心研究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而独特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动力系统领域赢得了广泛赞誉。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成果三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该团队也被同行誉为国内电力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团队青年教师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团队成功举办了全国“2012电力系统及相关课题学术会议”。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研究团队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康清德教授、丁仁教授留学归来后发展起来的。是国内该领域最早的研究团队之一,现已形成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组合论研究在国内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30多年来,团队在块状设计的大集与超集、平面设计的大集与超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国际知名的研究成果;在铺地、分区、三角化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和国内重要期刊上。1991以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团队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组合理论研究人员,如常延勋教授、雷建国教授、袁立平教授等。算子逼近和复分析是函数论的重要分支,郭顺生教授和黄沙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团队用概率方法解决了算子逼近有界变差函数的问题,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之后利用统一光滑模完整系统地描述了算子逼近的等价定理和拟插值算子逼近,填补了国际上的研究空白。在复方程函数论和边值问题、Clifford数的不可交换性、典型群上的调和分析以及对应于非欧度量的流形上的全纯函数的性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团队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两项,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河北“赵岩学者”姜春兰教授领衔的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引入了复几何、K-群和指数理论,在算子理论和算子代数分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数学发明》和《数学进展》上。相应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B类、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培养的博士生窥基博士论文,2010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团队还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算符代数与应用卫星大会”及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此外,学院在应用概率与精算数学、人工智能、学科教学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处理、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研究、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