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方的年轻人,为什么我国的年轻人一直抱怨生活不易?

在美国,你只需要一份很普通的工作,比如在工厂流水线上做工人,在加油站加油。可以赚一套独立的房子(小区差不多),一个带草坪的院子,如果住在美国南部,院子里可能还有一个小游泳池。在北方,周末可以邀请邻居开一辆皮卡车(美国家庭一般有两辆车,一辆旅游,一辆装货),带全家人去露营、打猎、钓鱼。在南方,你可以在皮卡车后面拖一艘小游艇出海打捞章鱼哥。

如果你是一个体育迷,恰好城市里有明星队,你可以买季票(国内每场50元),每个周末在那里看明星为你打球。美国的这种基本生活是要在国内实现的,至少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是这样的,而在美国,只要你愿意努力,就可以实现。因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中国虽然是世界工厂,但大部分利润掌握在拥有技术专利和金融资本的发达国家手中。除了少数拥有技术专利的大企业,大部分低端制造企业只能赚辛苦钱。

所以中国的打工仔很惨,因为中国在国际上被西方发达国家收割了80%的剩余价值,在国内被资本家和地主收割了80%的剩余价值。美国小城镇的年轻人也过得不好。他们可能比中国小城镇的年轻人过得好,但绝对比不上中国的年轻人。他们比不上美国大城市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愿意平躺着过日子,他们没有跟上竞争。

中国人天生有攀比之心,所以即使中国小城镇的年轻人过着美国小城镇年轻人的生活,只要发现大城市过得更好,还是会去大城市。我觉得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很多人都有?爱国?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但不是?恋爱类?努力奋斗摆脱下层,把钱和精力花在所谓的?资产阶级?反而要歧视孤立底层阶级,以示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帮助底层。?先富带动后富?沦为空谈,只会增加孤立和歧视。

我出生在一个小镇。刚去省会发达城市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想法是以后尽量留在这里,而不是我这个落后的小镇。但是现在我的想法变了:我追求什么?是在发达城市工作生活的优越感还是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后者也可以在家里实现,虽然可能比较难。但如果大家都追求前者,人才必然会从农村涌向城市,最终加剧阶级隔离和歧视。涌向发达城市的人们开始与相对贫穷落后的家乡划清界限。

也许中英工人的差距也在这里。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减少了人们对工人阶级的歧视和孤立,但我们在这里提到工人,却是一种长期的、高强度的印象,难免让人想远离这个?不雅?与其帮工人改善工作环境,不如努力工作,划清界限。

如果观念不改变,这个区间差距很难越来越小。虽然有些结构性的东西是普通人无法改变的。比如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带走大部分人离开家乡,人才必然会流向待遇更好的地方。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这种欲望本身不应该成为歧视和孤立的罪魁祸首。现在人们害怕贫穷就像害怕疾病一样,而与贫穷形象紧密捆绑在一起的工人阶级就成了这种恐惧的体现。正如你所说,解决方案应该为工人提供更人性化的工作条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应该为劳动者去底层。即使是一个备件,也要根据情况科学使用和维护。

资本家连这种冷血的说法都达不到。当机器打开时,他们放入消耗品。当他们45岁的时候,他们会改变他们。反正城市里有很多年轻劳动力等着工作。那些年轻的劳动者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但越是努力,越是扼杀自己的明天,成为被丢弃的消耗品。患尘肺病的工人,在资本家眼里是一群活的工业消耗品。现在的知乎,办公室的蹲守者们,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对劲。

你真的需要改变你的心态。你是对的。你喜欢上课。都是一个锅里的青蛙,只是有些人因为冰冷的水温而有一种高贵感。最可悲的是,在县城,很多人看不起工人农民乞丐,很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看不起家乡,渴望摆脱乡镇县城?土气?去大城市?精致的小资生活,我身边有个朋友就是这样。自从进了北京,她就一直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优越感,自我感觉太好,已经离开她了。我觉得这是最可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这个词应该是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但是对生活的实际观察却让我发现这是各种?大话?,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字。

一个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直到45岁报废。另一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55岁退休。12?45 >;8?这就是我们从字面上看到的,前者创造的价值比后者多,我们也觉得因为我们这么努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胜出。但是,工人不是报废零件,报废后扔掉就行了。这位45岁的男子从此失去了劳动力,靠社会补贴生活。不要以为我的说法是他们不应该吃这个补贴,他们应该,相当应该。还没完呢。45岁和55岁都有下一代。这位55岁的老人敦促他的孩子接受基础教育,有少量但稳定的收入和相对更多的教育时间。从此,全社会获得了新的高素质劳动力。

更别说,如果这个男生是个成功的学生,他还会顺便赢得班级过渡抽奖。45岁的那个,一方面缺少教育下一代的时间,另一方面从报废开始就成了整个家庭的负担,45岁的孩子成了负二代。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人太多了,可以把人当消耗品,但这种用法和刀耕火种没什么区别,非常短视,不可持续。最终的代价是全世界一起买单,相当于省钱赚到了。事实上,账户总额最终并没有增加。

人口红利就像采矿一样,你知道它最终会枯竭,但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设定一个日开采量,计划在10年开采,前五年的收入用来投资其他行业,积极准备未来五年的转型。10年后,矿山被清空,当地旅游业升级,废弃的矿坑被改造成新的景区。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三年内全部开采,这个镇上所有从事采矿业的人都会变得富有,成为大亨。然后矿完工了,大亨就拿钱走人,留下一个丑陋的矿和一个镇上的失业工人。

人口红利,不管你拒绝还是享受,这个矿都在。对此我们不必有丝毫的心理和道德负担。开采之后,它带来的红利也是有的。其实不管你怎么开,不管是野蛮发展还是有序发展,都会有红利。你陷入的困惑是,你认为只有野蛮发展,你把野蛮发展当成我们可以享受红利的理由。而且我上面说了,矿就在那里,被我们上一代的婴儿潮埋了。

我们现在的不可持续性是什么?生育率下降了。没错,矿总会完蛋,生育率总会下降。但是你把矿缓一缓,会有更多人愿意生孩子,这个周期可以延长一点,过渡还是可以留出时间的。

我们现在在一个因采矿而繁荣的小镇上。你认为是哪一年?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西方是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庞大的高端产业和技术专利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吸血。否则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高的消费支出,只看二氧化碳等资源的人均消费和产出。其次,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规划、人才、经验都不够,总会碰壁。但是在我们改革开放的早中期,面对暴利,这些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就像之前你赚了10元,资本家赚了10000元一样。

改革开放初期,增长凶猛。你赚了50,资本家赚了100000。这类问题可以缓一缓,包括社会管理混乱,欺软怕硬,贪官污吏。因为大家都挣钱,像我家以前小学前每周吃一次猪肉,初中早餐喝牛奶。但现在不是了,发展势头逐渐稳定,放缓。这个时候底层的人觉得没有希望了,自己赚100,资本家赚100000。增长少了,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率都会改革。所以要打老虎,拍苍蝇,打黑除恶,把这些人的利益拿回来。

包括我们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社会运行结构的效率,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不断走向高效稳定的社会结构。现在西方单纯的高福利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利益的大蛋糕要给中国切一大块,很多西方政府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继续支持高福利。

比如英国,每年财政赤字为负,200w人因为养老金额度减少而罢工游行。政府不减少财政支出,就是负的,就是破产的。如果减少,会遭到游行队伍的反对。钱肯定不是白来的,那这钱该谁出?曾经是一个庞大的第三世界。目前全国6543.8+04亿人想分一杯羹,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奥巴马说的,中国有10多亿人想要过美国式的生活,这对地球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不知道对地球来说是不是灾难,至少西方不再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