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怎么样?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创建于2001,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学院现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970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建铨教授受聘为我院名誉院长,亲自指导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2010年,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2011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2011中国民办高校评估研究报告》中,我院先后被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办学体制和理念
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法规,自觉接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社会监督,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专业技术人才。
“十三五”期间,学院提出了“转型为普通民办大学、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建设国内一流民办大学”三大目标。通过实施“全面开放办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创新、严格依法治校”四大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业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大新校区期刊阅览室
“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学院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创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不断优化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改革,推进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管理服务计划,突出光电特色,发挥综合优势,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了广阔前景。
第二,学校基础设施
学院有两个校区:吉林省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新校区和宽城区兰家镇刘马家村。校园占地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7856万余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77万余册;学院拥有真空镀膜实验室、拉曼光谱实验室、光速测量实验室、塞曼效应实验室、电子衍射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光电检测技术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通信网络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80多个实验室,以及金工实训基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光电工程实训基地、光电科学实训基地、通信工程实训基地等8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大新校区篮球场
学院基础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优越。拥有体育场、体育馆、篮球和排球专用场地、学术报告厅、校史馆、美术馆、浴池、洗衣房、发廊、书店、健身中心、超市、校医院等。,以及学生公寓和大学食堂,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第三,教学单位和学科。
学院现有14个教学单位,包括光电科学分院、光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民航学院、研究生培养处、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体育教研部。学院立足长春理工大学优势学科,结合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在它提供30个本科专业。
第四,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多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9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95人。学院还聘请了天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资深教授或名师在学院任教。学院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所有本科专业均配备学科带头人,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和科研
学院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改革经验、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实行分层教学,针对基础较好且有意考研的学生,组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大提升。
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
学院加强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大赛、全国软件专业设计开发大赛、“毕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大学生力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东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编程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吉林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吉林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长春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先后获得国家一等奖18项(金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优秀(获奖)奖14项、省特等奖65项、一等奖72项、二等奖92项、三等奖6553项。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自我院成立以来,我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织或参与各级教学科研改革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省级项目12。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1;出版教材和专著30余部;物理光学、激光器件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应用光学、工程力学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我院“激光教学团队”、“通信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名教师的14项发明获发明专利。
为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我院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岗位职业资格培训。可获得涂料工艺师、电子应用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秘书、营销员、托业英语、本专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等近30种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提供了第二学历学习的机会,实现了“双证”培养目标,为学生顺利走上理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毕业生就业
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与国内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协议。截至目前,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3362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1181人先后通过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澳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Xi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南昌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内蒙古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他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汽集团、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工业集团、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嘉陵集团。我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十年来,学校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