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挡一定比自动挡省油吗?
内容概要:决定汽车油耗的两大核心因素分析,MT汽车节油尴尬原因分析。
Mt手动挡比同排量的自动挡省油!这种说法在MT车型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常识,看来确实如此;省油的主要原因是自动变速箱类型单一,前进挡位数比较少,高配选装只有“≤5AT”。而同期MT车型已经有六种速比选择。
在排量与车型相同的前提下,前进挡位数少的话传动比宽度一般较窄;而且每个速比之间的差别比较大。说白了,加速需要大幅提高转速才能实现提升,而高转速导致喷油频率高,油耗自然难以控制。
通用标准:以4AT变速箱为参照。
一档0-20公里
二档20-40公里
三档40-60公里
四档≥60km
每个前进档的速度差会在20km/h左右,加速时速度很容易提升到3000/4000rpm的范围;而且时速超过60公里后,提速完全靠提速。这样一来,高速巡航行驶的车速会稳定在3500转左右,油耗自然就高了。
开MT车的人大多有“高挡低速”的驾驶习惯,为了省油,恨不得以“5挡2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早期的AT变速箱一般没有手动手动换挡模式,这也是以前自动挡车油耗较高的原因之一。
新车标准
6MT & amp6相比之下。在所有发动机都使用1.5L-NA自吸发动机的前提下,6AT的油耗往往更高。原因是大部分≤6AT的机器技术水平相当低,甚至在莱行星齿轮组专利保护期结束后,制造成本还没有某些湿式双离合变速箱高。
这些机器使用的液力变矩器会“反应迟钝”。理论上在< 10 km/h的车速下,由发动机带动变矩器,通过导轮搅拌变速箱油带动涡轮运转。油作为“迫油”变速器的损耗会更大,但可以足够平顺地加速。这就是一般认为at车型油耗会更高,但不能一概而论的原因。
单向锁止离合器是液力变矩器的核心结构之一。很多优秀的AT车型,当车速超过10km的标准时,离合器会推动涡轮泵轮刚性组合传动;在这种状态下,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不输给MT,甚至少数高端车型也会有95%以上的高效率,这是MT很难达到的高标准。
所以少部分自动挡车的油耗比手动挡选装要高。原因无非是配备的at变速箱技术落后;但这些车基本都是入门级车,级别≤ 65438+10万,这是产品定位决定的。
重点: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不存在这个问题!原因是它的传动结构也是“离合器”,而且是湿式的,有润滑散热系统,比MT稳定耐用很多。
该机传动效率一般在90%以上,≥ 65438+10万的选项高达95%。关键是换挡速度能达到毫秒级。与以“秒”为计时单位的手动挡相比,缩短换挡时间(速度下降)可以大大降低油耗。
而搭载该机的自动挡车在8.0/1.5万的主要区间几乎没有手动选项,所以油耗水平没有直观的参考。因此,许多用户仍然坚持认为手动挡汽车更省油。
原因是剩下的几款手动挡车油耗还是比较低的。但如果计算综合推重比,结果不仅尴尬,甚至可能无法接受。
交叉比较
1.5L-NA自吸动力的紧凑型车。
1.5T涡轮增压紧凑型车
两车好像发动机排量一样,大小档次一样;但前者是4.5米合资车,整备质量1.2吨;后者是4.7米国产车,整备质量1.5吨,用“同级不同品”来评价应该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这些车受限于制造成本,无法使用轻量化、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国产车要保证车身结构的强度(安全性),所以只能用大量的钢材来加强结构。所以这些车会有点重。如果发动机动力储备为120 kW/270N·m(1500 ~ 4000 rpm),最大推重比只有105 HP/t左右,这是一些“小马&;“推车”的组合,但表现水平依然是9秒破100的水平。
“1.5L-合资选项”的动力储备为85kw/145N·m,虽然功率差很多,推重比还是接近100Hp/T/t,但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在中低速时输出功率很低,会造成很差的加速体验;要想感受到良好的加速感,只能通过频繁拉起速度来加速,但这种状态会很耗油。
所以久而久之,这些车辆的使用者就习惯了性能的疲软,当换挡转速超过2000转/分时,就会感觉像是丢了一枚硬币;那么这样的驾驶风格肯定会让油耗更低,百公里加速十几秒的水平谈不上驾驶乐趣,那就追求极致的低油耗吧。为了证明MT车油耗低,看着前方尘土的尾灯会冒出这句话:自动挡车油耗高,却不知道人体验的是驾驶乐趣。
总结:5/8万区间的MT车往往比同级别的车更省油;8.0/15万区间的合资MT选项不值得讨论,所以综合自动挡车≥ 8万的油耗表现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当然不包括传动损失很大的CVT,就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