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简介

嵇康(223-262)是三国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字叔夜。乔国至(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曾为中三大夫,世称冀中三。崇尚老庄,讲求养生取食之道,著有《论养生》。和阮籍一样,是“竹林七贤”之一。魏《春秋》:“(嵇康)与阮籍、河内、河南项修、子贤、琅邪、沛仁刘陵香游于竹林,并称为七贤。”他的朋友单涛(鞠远),后来投靠了司马的位置,作为高级官员,并建议他出去做官。他随后写了一封“与山居元分手”的信,拒绝了。因“非而薄”和对当时当权的司马集团不满,被钟会陷害,被杀害。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信老庄”,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打破礼法的束缚。他的哲学思想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认为“道术之元气,众生皆赋先天之质”(《明丹论》),肯定万物皆赋元气。提出“教的越有名越自然”的理论。嵇康从小聪明好学。他的文章是“思想新颖,常反古言”(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与药酒之关系》)。《与山居元绝交书》和《师法自然论》是他的代表作。诗长于四字,神态清明;怨诗,赠书生从军,名闻遐迩。声无哀乐论认为同样的音乐可以唤起不同的感情,并断言音乐本身没有哀乐之分,但其目的是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育思想。擅长古琴以弹《广陵散》闻名,曾写过《福琴》,对琴的演奏方法和表现力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述。单涛(205-283),居元。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单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他加入竹林名人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价是:“玉若精,金若实,人皆尊其宝,不以其器而知。”换句话说,他给人一种深刻的素质印象。而华丽是当时名流的风度之一。虽然单涛与嵇康、阮籍感情深厚,但他们的利益其实是不同的,这可以从他举嵇康自生自灭的例子和嵇康与他分手的事实来说明。他走上了另一条为官之路。

单涛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人。他小心翼翼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看到事端指日可待,“隐身而不交天下大事”。在此之前,他在曹爽为官,曹爽将败,所以退位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的权力局面已经形成,他就出来了。单涛和司马师是姻亲,他就是凭借这层关系去见司马师的。司马师知道了他的意图和野心,就对他说:“吕望想当官作恶吗?”于是,“命大臣李为秀才,除郎中外,转骠骑将军王昌从事郎中。时间长了,就拜赵翔,迁尚书吏部。”当然,开始做的是小官,说到任尚书吏部郎,的仕途将一帆风顺。

嵇康曾写过一封《与山居院绝交书》,所以后人对单涛非常鄙视。单涛虽然不像嵇康那样是非分明,率直急切,但他就是不违背习俗。比如他也喝酒,但是有一定的限度,直到八斗,和别人的狂饮不同。单涛生活节俭,受到时间理论的推崇。嵇康被杀二十年后,他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他的秘书。他告诉嵇绍,“我已经想你很久了。世界四点钟还有消息,但是情况很可怕!”可见他二十年来没有忘记老朋友。

至于他投靠司马家,似乎无可非议。因为学者求知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必然也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然而,他们只有很少的纯知识网站。除了天文和历法,其他科技几乎都是“医学占星”和“全能工作”的廉价产业。法律、经济、管理也大多是小官吏的专利。琴棋书画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爱好,能做的就是读书做官。在皇权垄断一切的社会里,只有一技之长的人,天下第一,不言而喻,除了“货和帝王家”之外,他们很少大显身手。阮贤,本名钟嵘,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侄子,和一个叔叔都被称为“阮大孝”。他骑着一个侍郎走过官历,以补知府。单涛认为自己“贞洁无欲,深觉浊世,万物不可动。为官则不合时宜”(见《晋书·列传》),但晋武帝认为自己醉得不行,就用了。

和阮籍一样,他放开了自己的生日,狂野不羁。他私下里和他姑姑的鲜卑婢女有过亲密关系。母亲去世,本应回国,阮贤却要求离开她,这在当时伦理上是无法接受的。后来婢女走了,阮贤借了一头驴跟在她后面骑,终于把她找回来了,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叫阮福,被世人耻笑。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戚朋友交朋友,喝歌。有一次,他的亲戚朋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他没有用玻璃杯喝酒,而是用一个大盆盛酒,喝醉了。当时来了一大群猪喝酒,阮贤也跟他们一起喝。他真的很开心一边喝酒一边弹琴。于是“和貘喝酒”成了笑话。

阮先淼因为对音律的了解和对琵琶的演奏,成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古代有一种琵琶叫“阮弦”。他曾与荀驸马论性情,荀驸马认为他远不如阮贤,极为嫉妒。于是,阮贤被贬为市北知府。阮贤的其他著作《法》代代相传。参见《世说新语·俞舒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