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价格熔断是硅料传导导致,机构看好地面电站装机高增长。
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为5-5.1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5.2%。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价格区间为5.38-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41元/片,较前一周下降20%。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价格区间为7.16-7.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硅业分公司表示,本周的下跌包含了前两周的价格下调,根本原因是导电硅材料的价格下调。与此同时,硅片供应商正在年底抛售库存。
硅料和硅片是决定光伏产业全年运行的关键环节,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硅片首次降价可以作为反馈硅料降价的直接指标。
本轮硅片降价潮始于今年10年底。TCL中央打响降价第一枪,隆基绿能紧随其后,在110年底下调部分单晶硅片价格。
如今硅料和硅片的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硅片高库存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硅料/硅片的降价进一步向下游传导。
_硅片厂的降价潮传导到电池芯片和组件。
供应方面,据硅业分公司消息,由于企业对上游硅料降价持观望态度,以及为了解决硅片供过于求带来的库存问题,一线企业和专业化企业再次降低硅片生产线开工率。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降至80%和85%。整合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80%,其他企业开工率降至60%-70%。
值得注意的是,硅片厂仍然有抑制产能的动机。目前拉晶环节已经逼近成本线。一旦拉晶利润无法覆盖硅料成本,企业就会被动大幅降低开工率。
需求方面,硅业分会表示,目前全产业链价格降低,终端需求低迷。
电池方面,主流电池成交价降至约1.15元/W,环比下跌15.4%。因为大尺寸电池利润比较丰厚,企业仍然保持生产的开工率;组件方面,远期订单执行价降至1.72-1.8元/W,环比下降10.4%。目前主要以执行之前的订单为主。
_降价将持续较长时间,地面电站装机容量有望迎来高增长。
目前光伏产业链降价趋势已定,短期内很难有涨价空间。东方证券预测,光伏产业链整体价格下跌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有市场观点认为,在“1231”光伏电站并网节点附近,结合去年经验并考虑上游成本变化,今年年底大概率出现集中抢装,留给地面电站的实际观望时间有限。预计下游电站装机需求将快速增长。
中信证券也发布研报称,近两年产业链价格上行,地面电站项目建设不断推迟。展望2023年,在硅材料价格下跌带来组件价格和装机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国内光伏地面电站装机容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该机构进一步表示,建议积极关注已安装地面电站对相关产业链的拉动,具体为:
双玻璃模块需要EPE膜的封装来驱动膜的价值增加。另一方面,单块瓷砖所需光伏玻璃用量的增加,使得光伏玻璃的增速快于行业增速。
地面电站将带动跟踪保障需求的增加;
地面电站将带动大型逆变器需求的增长,同时也要考虑高压IGBT可能出现的短缺和大型逆变器的进入壁垒;
此外,部分开发商在招标中对N型组件进行竞标,有利于开拓N型产品的应用市场规模,从而加快N型电池组件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