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市场

总结

20世纪末是质子泵抑制剂开花结果的时代。洛赛克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道疾病,2000年达到最高峰62.6亿美元。在其丰厚回报的诱惑下,跨国药企相继开发出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一系列“同门”,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质子泵抑制剂市场。

继奥美拉唑在全球市场上市后,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已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其中替那拉唑、乐米诺拉唑、艾沙拉唑、二硫普拉唑是正在开发的新品种。

2002年,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推出替代产品埃索美拉唑,同年8月在瑞典首次上市,商品名为“Nexium”。该药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氧化合成技术生产的质子泵抑制剂,获得了诺贝尔奖。埃索美拉唑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质子泵抑制剂产品。2005年,耐信在全球七大处方药市场的销售额为46.33亿美元,2006年比上年增长654.38+065.438+0.85%,达到5654.38+0.82亿美元。

2003年,来自瑞典阿斯利康的埃索美拉唑以商品名“奈新”在中国上市,市场份额飙升。2006年成为全国样本医院中增长最快的品种,较上年增长163.62%,突破5000万元大关。因为是奥美拉唑的S-对映体,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取代作用,是洛赛克的替代药物。

而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对市场的冲击也已经占领了洛赛克(奥美拉唑)和耐信的地盘。因此,阿斯利康不可能挽回上世纪末被洛赛克垄断质子泵抑制剂市场的局面。

洛塞克:风景没了。

奥美拉唑是市场上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具有氢离子和钾离子转移的ATP酶抑制性抗溃疡药物。1988由瑞典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研制成功,在瑞士首次上市,商品名为“Antra”。1989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ZES和反流性食管炎。商品名为“洛赛克”,是阿斯利康的主要品种之一。从产品出现到90年代中后期,洛赛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处方药之一,也是20世纪消化系统药物的又一标志性品种。

洛赛克在欧洲的专利在4月1999到期,在美国生产销售的Prelosec专利也在4月1到期,2001。然而,鉴于其专利处方,美国延长了几年的专利。

随着洛赛克专利到期,其在欧美的市场份额被蚕食,风光不再。业绩连续下滑后,2006年全球洛赛克市场较前一年下降17%,仅达到1,375438+0亿美元。2000年,洛赛克在瑞典、美国、墨西哥转换为OTC药品,2004年6月5438+2月31日正式批准为中国OTC药品。

我国开发奥美拉唑较早。1992年,SFDA批准海南海陵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散叶制药有限公司、长春北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奥美拉唑20mg肠溶胶囊,1993 ~ 1995年,批准雅莱制药有限公司、Xi安立君制药有限公司、沈阳澳华制药有限公司、阿斯利康(无锡)、粤近年来,产品发展极为迅速。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钠以及胶囊、肠溶片、肠溶胶囊、微丸和注射剂已研制成功。

2004年,瑞典HassleLakemedelAB公司洛赛克MUPS片在中国的行政保护结束后,中国100多家企业陆续申报了260个受理号。截至2013年8月,SFDA已签发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钠的20个生产批号和219个制剂批号。

据统计,2005年,洛赛克在国内样本医院的药品消耗为3201,9654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51%。在其带动下,全国奥美拉唑市场占胃药总销售额的43.29%,较上年增长2.33个百分点。预计全国市场22亿左右~。

进入2006年后,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同类产品的压力下,奥美拉唑的市场份额增速放缓。尤其是上半年,奥美拉唑的销售金额较2005年同期大幅下降,成为质子泵抑制剂中唯一负增长的产品。全年市场份额增长结束于32297.69万元,比上年仅增长0.87%,在五大质子泵抑制剂中的占比已由上年的67%上升。

分析原因,估计是洛赛克作为OTC产品上市后,市场重心相对转移,让出一部分市场给新产品,在样本医院可靠性大大提高,而国产奥美拉唑未能及时跟进。另一方面,中国的零售市场主要销售价廉物美的品种。虽然洛赛克进入中国OTC市场被寄予厚望,但目前来看,洛赛克的OTC之路远没有当年开拓医院市场那么顺利,从而形成了2006年的局面。

样本医院中,阿斯利康洛赛克同比增长率为17%,江苏奥赛康制药有限公司同比增长率为11.68%。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5.17%。而其他品牌的奥美拉唑增长缓慢,受到药品降价的影响。

兰索拉唑:中国的产品略好。

兰索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升级产品,由日本武田公司于1991研发成功。1995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Prevacid”。2005年,武田、Tap、惠氏、雅培在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的销售额达到45.26亿美元,2006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十大畅销药品之一。

兰索拉唑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新药。其结构特点是在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侧链上引入了氟,使其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高30%以上,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比奥美拉唑高4倍。

武田公司兰索拉唑原料药及其胶囊于2006年10月25日+0 65438+2006年2月3日在中国获得行政保护。美国的专利也于2004年7月到期。兰索拉唑于90年代中期在国内仿制成功,汕头经济特区(森英士)滨制药厂于1998获得该批原料和15mg肠溶片,以商品名“兰思多”上市。截至2007年8月,SFDA新批准了37批原料药和12个片剂、胶囊和肠溶片品种。

2006年,兰索拉唑在全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消费较上年增长25.49%,消费金额超过2000万元。广东汕头(森英士)宾制药厂的“蓝思多”以47.15%的市场份额居该品种首位。武田制药工业株式会社和天津武田制药的“达克普隆”位居第二,占市场总量的45.64%。海南益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兰一新和台湾省南方光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Lasoto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泮托拉唑:平均分配

泮托拉唑是继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之后,世界上第三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该药物选择性高,生物利用度高,临床治疗安全性高,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从而促进了产品市场的增长。2006年在样本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中排名第二,占质子泵抑制剂市场的23.62%,用药金额较上年增长31.71%。

泮托拉唑于1994+00年6月由BykGulden制药厂首次在南非上市。泮托拉唑是全球七大医药市场500强药物,主要有德国Altana的泮托拉唑、惠氏的Protonix、德国Schwartz的Rifunt、意大利欧辉的Pantozol/ulcotenal * * *等。2005年总销售额达35.46亿美元,比上年平均增长65,438+00.74。

泮托拉唑已于1998在中国复制成功,沈阳东宇制药有限公司率先获得SFDA颁发的生产批文,江苏杨紫茳制药有限公司、南京长奥制药有限公司、大连罗梅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健朗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也于1999获得生产批文。

泮托拉唑钠粉针剂1998 12在我国获得行政保护,行政保护期也在相关专利EP0166287于2005年6月30日到期后终止。到目前为止,SFDA已批准65,438+00家公司生产原料药,4家公司生产肠溶片,7家公司生产肠溶胶囊,47家公司生产粉针剂。2006年样本医院泮托拉唑生产厂家13家,用药总金额已过亿元。江苏杨紫茳药业集团的狄威等10品牌占总市场的53%,合资或外资产品如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的潘立苏、德国的Bacton、阿尔塔纳制药有限公司的Pantolok等占总市场的47%,在国内形成了平分秋色的格局。

雷贝拉唑:携手支持市场

雷贝拉唑是一种具有抗分泌作用的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高的PKaA值。其体外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口服给药可在体内迅速激活,与质子泵结合发挥抑酸作用。雷贝拉唑由日本蔡威于1998年2月研发上市,其片剂于2000年2月获得SFDA批准,商品名为“Bo Park Jung Su”,专利于2013年5月到期。

雷贝拉唑获准在中国上市后,为迅速打开质子泵抑制剂在中国的市场局面,蔡威欲利用Xi安杨森在胃肠药销售方面的强大优势,于2001年9月在中国联合推出雷贝拉唑。根据市场监测数据,这种合作在2006年继续进行。SFDA已批准江苏豪森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生产原料药,并批准6种制剂生产上市。

在快速增长的质子泵抑制剂市场,雷贝拉唑的增速仅次于埃索美拉唑。2006年,样本医院药品消耗较上年增长58.76%,全年药品消耗已超过3000万元。其中,国内前五大厂商(见表4)占53.02%的市场份额,日本蔡威占4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