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质优价廉的工业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清政府缴纳的赋税逐年增加,让农民不堪重负。1840-1850年,广东、广西及全国许多地方水旱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损失惨重,陷入绝境。农民已经反抗了110次。尤其是两广地区,由于鸦片战争的直接影响,社会动荡更加激烈。

这一时期,洪秀全被《劝世书》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他将基督教的平等观与中国农民“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观念相结合,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和《原道醒世》。同时,冯云山宣传反清思想,在紫荆花山区的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组织祭神。1849,拜神的有一万多人。1850前后,拜神与地主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起义,史称“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被称为“天王”;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郡。在永安期间,他进行了休养生息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1852年4月,太平军突破永安,北围桂林,进入湖南。冯云山在泉州之战中阵亡。太平军在前往湖南的途中,发布了《四方向奉天讨胡卜》等重要文告,阐明了太平天国“扫黑除恶,清剿中国”的宗旨,号召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和船夫;码头上的搬运工和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小贩和木匠;以及郴州和贵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了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1853 65438+十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兵力增至50万,大获全胜。二月,太平军水陆并进,沿长江以东,连入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19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了对抗清朝的农民革命政权。

1853,19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太平天国定都天津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与李领兵入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入河南,过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最后因单骑远征失败。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洪秀全出兵西征。1853年5月,赖、、曾天阳领兵回赣,攻占皖赣湘鄂广大地区。在湖南,他多次击败以地主应永为骨干的曾国藩组织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在天京外展开了激烈的攻城突围战,先后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军事上达到顶峰。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天目制》,提出了“天下之田,皆由天下人耕种”的原则。努力构建一个“有田可耕,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钱可赚,处处不平,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中国的农地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乌托邦,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也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坚持对外关系的独立性。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时候,公元1856年八月,天京城发生了一件事,杨怪罪洪秀全,逼着他打着“天父”的幌子叫他“万岁”。洪秀全觉得事与愿违,表面上答应了杨的请求;秘密召集前线的魏长辉、石达开、秦日刚回京救援。魏长辉立即带领3000士兵回到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刚的配合下,他们包围了东宫,杀死了杨及其家人,以及两万多名官兵。天津是一个恐怖的首都。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来,斥责魏长辉滥杀无辜。魏长辉又想杀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逃离天京,石达开全家被魏长辉杀死。魏长辉的行为激起了太平军全体官兵和人民的愤慨。石达开在安庆揭竿而起后,要求洪秀全服从民意,杀死魏长辉。10月2日,165438+洪秀全杀了魏长辉及其核心集团200多人,从而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魏长辉被处决后,石达开被召回北京“管理政务”。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也不信任石达开,就立洪仁发、洪仁达为王,牵制石达开。石达开既没有实权,也没有怀疑。1857年6月,他率领65438+万将士出征西南。石达开的团队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上,全军覆没。天京事件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京之乱和石达开的离去,迫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清军趁机反攻,攻占长江中下游多地,在江南、江北重建营寨,围攻天京。为了挽回颓势,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委以重任。1858年八月,陈玉成、李秀成召集各路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路大军齐心协力,突破浦口,一举歼灭敌军一万余人,再次击溃江北大营。165438+10月,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6000余人,迫使清军撤出安庆,稳定了天京上游局势。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权力归一”,反对“党派联盟”;开辟道路,“上下形势。”仿效西方,兴办工业、矿业、交通和金融事业;允许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力;奖励民间制作器皿的技艺,允许其专利自行出售,中外自由交易,平等交换,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尚书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政治纲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1860上半年,李秀成、陈玉成消灭江南大营,开辟苏南根据地。1861年9月,安庆沦陷。次年五月,陈玉成兵败寿州,被俘后死去。太平天国的西线处于不可挽回的危险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勾结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英勇抗击侵略者,先后重创常、长安军、长安街军,杀死,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安庆失陷后,太平军在江浙的根据地也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边的小块地区。此时天京内粮草匮乏,外无援军,形势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不让城走”的主张,另创根据地,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19年7月,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砸碎城墙。经过激烈的巷战,天京失陷。太平军大部分壮烈牺牲,少数突围。少年天王、洪仁玕在江西被俘,壮烈牺牲。李秀成在突破天京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其余太平军转战长江南北,直至1868。

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覆盖18省,震惊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1856 ~ 1860(咸丰六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又称英法联军之战而得名。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略中国。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他们所获得的特权和利益,并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和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签订十二周年。英国曲解了中美《王霞条约》12年后贸易和海域可稍作改变的条款,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中国全境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征关税,外交大臣驻京。法国和美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拒绝,谈判无果。1856年,王霞条约到期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要求全面修改条约,但仍被清政府拒绝。因此,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那是2008年的春天,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随着英法的胜利,更多的军队被调往中国。俄国战败,试图通过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了勾结英法侵略中国的政策。

1856 10,英国用“亚罗事件”为战争找借口。“箭”是一艘中国船。它是在香港的英国当局注册的,用于走私,但已经过期。65438年10月8日,广东海军在亚罗号上逮捕了几名海盗和疑似水手。这纯属中国内政,与英国无关。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在英国驻华大使的授意下,致函粤港总督叶,称“阿罗”号是英国船,并捏造中国兵勇侮辱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要求放回被捕人员并道歉。起初叶陈明据理力争,但后来妥协了,把所有的犯人都送到了英国领事馆。为了进一步扩大事态,巴夏礼持批评态度,拒绝接受。10年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入海口,沿珠江袭击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一度入侵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由于兵力不足,英军被迫于6月1857+10月撤出珠江内河,等待增援。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185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加拿大前总督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军和陆军前往中国。同时,我要求法国政府联合出兵。此前,法国正在以“马神父事件”(又称“西林宗教案”)为基础与中国进行交涉。所谓“马神父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父马莱非法进入中国内地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执行死刑的案件。这个案子还没有了结。1857年,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任命格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与英军协调。

1857 65438+2月,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李维连、俄国公使普雅廷也到了香港,同英法密谋侵略中国。当时的清政府正在极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对外国侵略者采取“以兵为主”的政策是“难以支付”的。叶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政策,并没有为之而战。12年2月28日,英法联军炮轰广州,登陆攻城。杜通赖村、钱总邓安邦等人领兵顽强抵抗,次日失陷。广东巡抚白圭和广州将军奉天投降,在敌人的驱赶下,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叶·陈明被侵略军俘虏,后来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附近的益民在佛山镇设立了应永局,聚集数万人抵御和消灭敌人。香港和澳门的爱国同胞也举行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失陷后,四国侵略者为了对清政府构成直接威胁,密谋继续北上。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先后领船到大沽口,分别向清政府发照会,要求委派全权代表谈判。俄罗斯和美国也表示愿意充当“调停者”咸丰帝下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并派直隶总督谭廷相作为钦差大臣赴大沽谈判,寄希望于俄美使节的“斡旋”。英法侵略者没有谈判的诚意,只是用来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反击,与敌展开激战。但谭廷相等人毫无斗志,望风而进,电池设施简陋,大谷沦陷。26日,英法联军入侵天津郊区,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高级官员华莎娜作为钦差大臣赴津和谈。在英法侵略者的恫吓下,桂良等人分别于6月26日和27日与英法缔结了《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六条,附附件;《中法天津条约》共42条,附约6条。主要内容有:①公使驻京;②牛庄(后改名营口)、邓州(后改名烟台)、台湾省(后改名台南)、淡水、潮州(后改名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3)允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地自由传教;(4)外地人要在内地旅游和贸易;⑤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港口行驶;⑥修改关税,降低商船吨税;⑦向英国赔款四百万两白银,向法国赔款二百万两白银。

在此之前,俄美使节利用“转让人”的身份,分别于13年6月和18年6月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12条和《中美天津条约》30条,攫取了除赔偿外与英法获得的几乎相同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将派员勘查“以前未划定的边界”,“务必将边界清理纳入本和约”,以便将来解决,从而为中国进一步被俄国掠夺埋下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出天津,沿海道路相继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忧心忡忡,令桂良等人与英法代表协商修改《天津条约》,取消使节驻京、内地旅行、内江贸易等条款,并试图阻止英法在北京改约。165438+10月,桂良等英、法、美代表签订《恢复贸易条例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小时价值征收100%的税;外国货在内地运输销售,只交2.5%的亚税,国内所有税都免;雇用一个英国人来帮助办理海关和税务。但是,英法不能改变天津条约的条款,而坚持要在北京更改合同。

英法政府对从《天津条约》中攫取的特权远远不满意,故意利用交换合同的机会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英国公使普鲁斯特、法国公使布伦、美国公使华若翰在拒绝桂良在沪换约的提议后,各自率领船队前往大沽口,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不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书。清政府设防大沽,命直隶总督恒福向英法使节发照会,指定在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改约。他们的随行人员不得超过20人,并且不得携带武器。英法使节断然拒绝了清政府的安排,坚持由舰队经大沽口回京。1858年英法舰队撤退后,清政府让科尔沁亲王负责大沽地区的防务。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袭击大沽炮台。在僧沁的指挥下,守军奋勇作战,战斗异常激烈。直隶知府石荣春、大鼓会副指挥长龙汝元带头,先后被杀。激战结果,英法联军大败,损失多艘,死伤400余人,英国舰队司令赫伯也身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队打了退堂鼓。八月,美国特使华若翰乔装从北塘赴京。回到北塘后,他与直隶总督恒福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在此之前,俄方代表已经在北京更改了合同。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掀起了战争的轩然大波,叫嚣着要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报复”和“占领首都”。1860年2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重新任命埃尔金和格罗为全权代表,率领15000余名英军和7000名法军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军占领大连湾,法军占领烟台,封锁渤海湾,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特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特使华若翰也于7月抵达渤海湾,再次以“调停者”的名义与英法合作。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胜利后,梦想与英法媾和。英法军舰逼近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指示僧沁和恒福不要“先战后和”,以免“战事一直持续到最后”,“看顾局总是重要的”,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节交涉。前敌总司令僧林钦钦认为敌人不擅长陆战,于是致力于大沽,放弃北塘防御,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向英法提供了关于北塘的毫无防备的情报。

1年8月,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任何抵抗。14,塘沽被攻陷。然后水陆配合进攻大沽北岸的堡垒。在直隶总督乐善的指挥下,守台清军奋勇作战。但清政府没有抗日决心,咸丰帝下令僧格林沁出营撤退。清军逃离大沽,经天津退守通州(今北京通县)。8月21,大沽沦陷。侵略军于24日开进并占领了天津。清政府紧急派遣桂良到天津讲和。英法提出,除了全面接受天津条约外,还应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偿,并让各国数千军队到北京交换合同。清政府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入侵北京。

清政府派雍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尹牧代替桂良,在通州讲和。由于双方的争执,谈判再次破裂。18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激战,总司令僧沁率先逃跑,导致全军动摇,兵败。第二天,咸丰帝带领他的后妃和一批官员逃到热河(今河北承德),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在北京主持和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俄国大使伊格纳季耶夫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御的情报。10 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了北京。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掠夺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内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放火焚烧园内建筑。10月24日和25日,易分别与二进、葛洛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文件,缔结了《中英法北京条约》。

中英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放天津为商埠;(2)允许英法招收华工出国;(3)将九龙割让给英国;⑷归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方合同中增加:“并担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自建房屋”;(5)英法军费赔偿各增至八百万两,抚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俄国“调停”功不可没,迫使伊■于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14年缔结《中俄北京条约》,占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创造了条约基础。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西北边界条约》。它还分割和占领了巴拉卡什池以东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大陆,并日益扩张。驻京外交大臣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勒杀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