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的时候车轮抱死不好吗 来看看汽车为什么需要ABS吧

最近有个朋友跟小编聊天,问:“你们老说防抱死、防抱死,为什么要防抱死?我骑单车的时候刹车就是要抱死了才能停得下来啊!”听完小编在想还是需要在这里科普一下汽车为什么需要防抱死,为什么现在所有的车都配备了ABS。

为什么需要防抱死

相信不少朋友开车在路上经过车祸现场的时候可能会看见明显的刹车痕迹。就像下面图中显示的那样。

实际上这个刹车痕迹是轮胎留在路面上的痕迹。所以我们仔细观察汽车的刹车过程,发现胎面留在地面上的印痕从车轮滚动到抱死拖滑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印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内印痕的形状与轮胎胎面花纹基本上一致,车轮还接近于单纯的滚动,即纯滚动状态;第二段内轮胎花纹的印痕可以辨别出来,但花纹逐渐模糊,轮胎不只是单纯的滚动,胎面与地面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对滑动,即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滑动成份的比例越来越大;第三段直接形成一条粗黑的印痕,看不出花纹的印痕,车轮被制动器抱住,在路面上作完全的拖滑,即抱死拖滑。

所以我们看到了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滚动成份越来越少,而滑动成份越来越多。所以专门用一个滑动率(s)的概念来描述刹车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也就是说用百分比来表示在刹车过程中轮胎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大,滑动成份就越多。很明显,如果是单纯的滚动,s=0,边滚边滑时s介于0到100%之间,如果是抱死拖滑的状态则s=100%。

然后根据试验得出制动力系数、侧向力系数与滑动率之间的关系。

所以大家看到了吧,制动力系数一般在滑动率为15%-20%左右达到最大值,滑动率再增加,制动力系数反而有所下降,而侧向力系数是一直在下降的!所以如果是在车轮抱死拖滑状态(滑动率s=100%),制动力系数并没有最大而且侧向力系数最小,此时轮胎极易受到侧向力而侧偏或发生侧滑现象!所以现在汽车上都需要一个防抱死系统(ABS),把制动过程中的滑动率尽量控制在15%-20%左右,以实现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这样制动性能最好,侧向稳定性也很好。

很明显,像前面提到的骑自行车刹车的时候就是要把车轮抱死,其滑动率为100%。那是因为自行车速度慢,重量轻,很容易刹住,且靠人力就可以把持住不侧偏。汽车的速度快,重量也是比自行车多出太多倍了,如果没有ABS的话,刹车距离长不说,还极易因为侧偏或侧滑撞向旁边。

ABS系统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已广泛运用于汽车上。ABS主要由ECU控制单元、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和制动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制动过程中,ABS控制单元不断从车轮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轮的速度信号,并加以处理,进而判断车轮是否即将被抱死。ABS刹车制动其特点是当车轮趋于抱死临界点时,制动分泵压力不随制动主泵压力增加而增高,压力在抱死临界点附近变化。如判断车轮没有抱死,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不参加工作,制动力将继续增大;如判断出某个车轮即将抱死,ECU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指令,关闭制动缸与制动轮缸的通道,使制动轮的压力不再增大;如判断出车轮出现抱死拖滑状态,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指令,使制动轮缸的油压降低,减少制动力。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

有朋友还听说过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这又是一个什么系统呢?实际上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博世(Bosch)公司的专利。其他公司也有研发出类似的系统,如宝马的DSC、丰田的VSC等等。他们的功能是类似的,不要以为不叫这个名字就没这个功能了。

当汽车快速行驶或者转向时,产生的横向作用力会使汽车不稳定,易发生事故,而ESP系统可以将这种情况防患于未然。当车辆前面突然出现障碍物时,驾驶员必须快速向左转弯,此时转向传感器将此信号传递到ESP控制总成,侧滑传感器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发出汽车转向不足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汽车将会直接冲向障碍物。那么这时ESP系统将会瞬间将后轮紧急制动,这样就能产生转向需要的反作用力,使汽车按照转向意图行驶。如果在汽车转向后行驶的左车道上反向转向时,汽车会有转向过度的危险,向右的扭矩过大,以至于车尾甩向左侧。这时ESP系统会将左前轮制动,扭矩就会减小,使得汽车顺利转向。

所以说目前汽车上ABS基本上都是标配了,如果能配有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或者类似的系统)的话,那你的爱车在路面上行驶应该会更安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ESP和EPS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东西噢,有兴趣的话我们下次再一起聊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