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阿里云盘古,蚂蚁图形计算...14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日前,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这是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第六次在全球举办。

本次发布活动* * *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高通、安某等单位评选出14项领先科技成果。

鸿蒙系统鸿蒙系统操作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鸿蒙系统是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于2019正式上线。简而言之,鸿蒙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互联和协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让消费者可以像操作一台设备一样简单地操作多台设备。

今年6月2日,华为发布鸿蒙系统2,短短一周升级用户突破1000万;一个多月后,升级用户突破3000万,8月已突破5000万。到12年9月,鸿蒙系统2的升级用户数超过1亿,成为全球最快的移动操作系统。9月23日,华为更新数字,鸿蒙系统2的升级用户数已经超过1.2亿。

庞大的用户基数也带来了强大的生态示范效应。目前,已有400家多应用及服务合作伙伴、1.7万硬件合作伙伴、1.3万开发者参与到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中,构建了全球最大的万物互联全场景智能生态。

智能计算芯片产业的创新:全球首个开源NPU指令集架构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下一代智能计算的核心是海量、高密度、实时地感知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智能计算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多地由CPU和GPU的NPU提供。为解决NPU定制过程中的生态碎片化、重复投入、应用规模受限等问题,安谋科技于今年7月联合5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和机构成立了“开放NPU创新联盟”(ONIA),并推出全球首个开源神经网络处理器指令集架构(NPU ISA)。

围绕这个开源的NPU ISA,安谋科技和ONIA成员不仅提供NPU、CPU、XPU芯片解决方案,还以开源、开放协作的方式提供编译器、工具链、驱动、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等基础系统软件,以及基于不同场景的统一多领域计算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利用开源指令集实现NPU的全面创新,帮助产业链更快落地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控体系

BUPT

以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医疗技术发展从疾病治疗向健康创造转变。同时,数字化医疗的场景复杂,需求的多样化对信息和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和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控体系,以“智能简单的生态系统”为核心指导思想,在通用医疗大数据处理、智能学习优化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进步,实现了快速响应危重疾病、高效寻找关键诊断和决策依据、动态量化疾病风险因素、精准跟踪病情进展的能力。

5G独立组网的端到端系统方案、国际标准和组网技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超高清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自主研发了超高清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主导制定了AVS超高清视频编解码国家标准,被全球超高清产业联盟采纳为国际标准。与海思、华为共同在全球首次发布8K@120P超高清解码芯片,支持国内首个4K、8K超高清频道CCTV-4K/8K开播,在全球首次实现8K+5G在广电领域的直播应用,标志着中国正式开播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和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定并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一个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巨型复杂空间系统。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最初的实验卫星,到55颗卫星成功组网,27年间,无数科研人员花费了大量心血,建成了中国自己的卫星系统。

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为1亿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化建设、车船监管和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和非洲成功应用。如今,“中国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正在为服务人类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应用系统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首次提出了“天地一体化、通信制导一体化”的系统架构。它实现了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的综合服务,在用户终端集成了通信和导航功能。创新性地提出了“星地一体、宽地互补”的通信体制,实现了星地网络的全面融合。突破了终端“多模、低功耗、小型化”的技术难题。该应用系统已获得45项授权专利、4项行业标准、100多篇学术论文,填补了国内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球首款5G调制解调器到天线解决方案,支持10Gbps 5G传输速率,符合3GPP Release 16规范。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骁龙X65 5G调制解调器和射频系统于今年2月发布,为行业带来了许多开创性的5G技术创新——通过堪比光纤的无线性能,支持目前市面上最快的5G传输速度和最新的5G规范。

去年,3GPP标准组织发布了5G的新规范,即版本16,定义了全球5G发展的下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是,骁龙X65是全球首个符合3GPP Release 16 5G标准的5G调制解调器到天线解决方案。骁龙X65采用支持功能组合升级的架构设计,从而支持快速商业化。这意味着骁龙X65可以不断添加新功能,并在智能手机以外的许多应用领域扩展5G。

800G超高速光收发芯片及引擎技术研发

之江实验室

800G超高速光收发芯片和光引擎技术是之江实验室为下一代数据高速传输提供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之江实验室项目组在高功率多波长激光器、硅基高密度光发射模块、硅基高速光接收模块等芯片模块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并利用晶圆级封装技术将这些芯片模块集成在同一片晶圆上,实现“光电* * * *密封”,在保证硬件物理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密度和效率,降低了功耗和成本。光收发芯片就像一个“翻译器”或“交通警察”,在数据中心的光子和电子之间架起信息转换的桥梁,指挥交通,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基于多光谱的智能传感终端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夜间低照度一直是全天候视频感知的最大挑战。海康威视基于多维感知的智能融合终端,可实现低照度下无光污染的全彩成像,让夜晚如白昼般精彩。与传统方法相比,色彩还原度和清晰度有了显著提高,细节清晰精彩。

基于分层API规范的云操作系统生态构建

清华大学

“基于分层API规范的云操作系统生态构建”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在国家重点R&D计划支持下共同完成。

项目抽象制定云操作系统的分层API规范,并给出技术领先的参考实现;相关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初步形成了自主云操作系统生态圈,对于避免生态碎片化和供应商锁定,促进技术持续迭代和行业整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大规模图形计算系统GeaGraph

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高性能图计算被认为是世界前沿技术的重要前沿,在电信、医疗、制造、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蚂蚁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高性能图计算系统GeaGraph,可以实时查询万亿边图,在国际标准图数据库测试中排名第一,处理规模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在,GeaGraph已经成为蚂蚁集团各项业务风控能力的重要支撑,显著提升了数字支付、数字服务、数字金融等核心业务的风险行为实时识别能力和调查分析效率。

阿里云盘古:面向云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由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盘古,是该活动六年来第一次有存储技术入选。盘古是阿里云开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是阿里云底层的统一存储架构。主要包括分布式存储软件、高性能存储网络、云存储硬件架构、软硬件深度融合的闪存架构、智能运维管理、网络和SSD控制器芯片。

“盘古”解决了超大规模数据的良好高可用问题,使存储更稳定可靠,容量更大,性能更高,满足数字经济对海量存储和快速存储的需求。

《盘古》团队成立于2008年,2009年推出第一个版本。2013完成单集群规模,2015突破数万单集群技术门槛。2017年,“盘古”2.0正式上线并成功支持天猫“双65438+”与1.0版本相比,“盘古”2.0针对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深度学习等未来存储场景进行了优化升级,整体IOPS性能提升了50%。同时,基于“盘古”2.0的ESSD高性能云盘已经上线,IOPS从2万增加到654.38+0万。

安全、可靠、可控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

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大规模应用的局限性,而第二代人工智能面临着对大量高质量数据的高度依赖、无法适应变化的条件、算法的可解释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壮的、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理论,开发一个安全、可信、可靠、可扩展的第三代人工智能。

作为业内首个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可信度的创新平台,北京睿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可控、可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包括隐私计算、ai攻防、深度伪造检测三个子平台。该平台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安全风险,保证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缓解科技进步与安全的矛盾。目前已在政务、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高价值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AI深度赋能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