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刚完成20%,华为突然宣布马斯克的卫星还可以用?

说起星链,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这是马斯克创办的太空探索公司发起的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在近地轨道发射12000颗通信卫星,实现全球网络覆盖。目标通信延迟是20微秒。

比如在通信延迟方面,目前最好的结果只有42微秒,离20微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在卫星数量上,星链计划在5年内发射1.2万颗卫星。目前三年过去了,发射的卫星数量刚刚超过20%。

不仅如此,已经发射的卫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有的是因为卫星发射后失控,有的是因为磁暴破坏。

卫星链已经发射的49颗卫星中,有40颗被磁暴摧毁,因此卫星链计划的推进并不乐观。

然而就在最近,华为突然宣布了这样一个消息。早在2020年,华为就申请了找星专利。近日,华为官方宣布披露。

据悉,这项专利可以帮助移动终端在低成本、低功耗的卫星通信中寻找卫星。

换句话说,未来智能手机将支持连接通信卫星访问互联网。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电信正式宣布,由中信移动、中国卫通、华为、中兴联合发起的IMT-2020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报告主体部分已经完成。

简单来说,这一次,由中国主导的首个5G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取得了重大进展。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星链其实采用的是4G标准,这也是为什么目标时延定义为20微秒的原因,因为4G网络的时延目标是20微秒。

但现在,问题出现了,卫星通信的5G标准已经开始制定,这意味着卫星链计划的技术可能还没完成就已经落后了。

就拿星链一直无法突破的网络时延来说,它的目标是20微秒,但5G通信可以做到1微秒。显然,在网速上,5G网络自然更胜一筹。

而且如上所述,华为也有移动终端的寻星技术,使用star-link网络需要购买独立设备,价格昂贵,折合人民币约3400元。

所以总体来说,星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会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也就是网友所说的“低配高价”。

但问题不仅限于此。星链计划发射的卫星使用寿命很短,只有五年左右。目前,距离第一批卫星发射已经过去了3年,但654.38+0.2万颗卫星的目标刚刚完成。

也就是说,第一批卫星可能还没完成目标就报废了,会在受控状态下进入大气层,然后被烧毁。

所以,我不禁在想,马斯克的卫星还会继续发射吗?它应该会继续推出,而且只会更多。

这是因为空间资源,尤其是低轨道空间轨道是稀缺资源,谁先发射卫星,谁就占据这个位置。

卫星链上发射的卫星越多,后来者可利用的空间就越少。在空间资源方面,国际规则是“先到先得”,而在近地轨道,大约可以容纳6万颗卫星。

据媒体报道,Star Chain后来改进了计划,它将发射多达42,000颗卫星。显然,星链想把低轨道空间变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私人领地”,所以卫星通信网络几乎是垄断的,没有竞争对手。

然而事情也有了转机,因为卫星链其实是需要建设地面站的。如果卫星链想垄断低轨资源,恐怕其地面站很难遍布全球,所以5G卫星通信还是有机会的。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