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回答怎么写?

好答案的价值在于“答非所问”

一个人头脑中最棘手的问题,通常不是源于知识的匮乏,而是源于思维模式的禁锢。这些禁锢是无声的,不易察觉的,却总能把人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认知牢笼里,纠结于不该纠结的问题,纠结于纷繁复杂的表象,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笼子里诞生的问题也框定了回答者的思维。憋着问题给出答案,确实可以解决提问者的表面困惑,但心里的结终究没有解开。跳出问题的框框,瞄准思维的牢笼,是打破它的最好办法。

因为我深信,每一个问题的背后,总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正如每一件平凡事物的深处,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启示。

谷歌和百度是回答问题的专家。他们永远忠于你的关键词,但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弱点。他们看不到你内心的缺失、困境、彷徨、无助,他们只能给你笼子里的答案。也正因为如此,知乎的存在才有意义。

知乎的很多好答案,并没有回答问题本身,却能把你的思维拉到一个以前无法到达的高度:改变看问题的视角,颠覆原有的观念,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就像闪电一样,劈穿灵魂的腹地。

如果你站得更高,你可以看得更深。

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每个人都在忙碌一生,寻找自己心中那些问题的答案。这些人生的答案,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别人无法替你做。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的工作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收集提示”,就像《知乎》里的好答案一样,都只是无关紧要的提示,终究要自己去理解。与你的生命相比,知乎只是一种锻炼。

关于如何写好答案,那都在我的认知笼子里。至于写长答案前至少一天打草稿,写完至少看三五遍的小功夫,以及出其不意地拿第一句话吸引人的注意力,用精炼的警句结束文章使人回味无穷的小伎俩,实在是不可理喻。

所以说到底,这个回答只是“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