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国的教学和科研
2.根据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1)除继续完善混凝沉淀研究装置及中试设备、高效气浮研究装置及中试设备、絮凝床技术研究装置及中试设备等水处理技术单元外;
2)填补了中小型试验设备(SBR、活性污泥、生物接触氧化、厌氧生化法等)的生化研究装置和生化水处理技术单元。)过去没有进行过的;3)目前已开发出氧化絮凝复合床研究装置和中小型试验设备,为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是1982.2。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主要参与西南地区SO2液相氧化导致酸雨成因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870929)。
1991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环境化学分析专业。
1992-93在“造纸废水纸浆浓缩连续回收机”的研制中,负责工艺参数的实验和设计研究,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彭润芝、周宜生、陈卫国等人,ZL 932242073)。
1994后,主要参与絮凝床技术和氧化絮凝复合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
1996“美国油井废水中苯系物处理技术项目”广州市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朱希海、陈卫国等。).
大学毕业后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十余年,主要从事环境分析、环境评价和污染防治工作,在环境科学研究和环保治理项目方面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业务专长: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
教学课程:硕士和本科生的“环境化学”。
承担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工作。
教学和科研成果
1.“ZL 93224207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彭润芝、周一生过滤纸浆浓度1993陈卫国专利局等连续回收机(第三名)。
2.“美国油井废水苯系物处理技术项目”,广州环保广州环保朱希海、陈卫国等水苯系物处理1996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保护委员会(第二名)科技项目。
主要工程清单
1.陈卫国,朱希海。“电催化产生H2O2和OH的机理及其在有机物降解中的应用”,水处理技术,1997,23 [6]: 355,
2.陈卫国,朱希海。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997,36 [6]: 83。
3.陈卫国,朱希海,等,“合成洗涤剂废水处理新工艺”,环境工程,1997,15 [6]: 17
4.朱希海,陈卫国等,“氧化-絮凝复合床水处理新技术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编委,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100。
5.陈卫国,朱希海,等,“电催化产生H2O2和·OH的机理及其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1998,18 (2): 148。
6.朱希海,陈卫国,等,“氧化絮凝复合床水处理新技术研究1”,中山大学学报,1998,37 (4): 80。
7.陈卫国,朱希海,等,“絮凝床-SBR处理技术在鱼类加工废水中的应用”,环境污染与防治,1999,21 (4): 8。
8.张建辉,陈卫国,等,“氧化-絮凝复合床水处理新技术基础研究2”,中山大学学报,1999,38 (5): 54。
9.彭,,等.“涂料废水处理技术试验——混凝沉淀-氧化絮凝复合床的应用”,工业水处理,2000,20 (1): 13 .
10.彭,,等. OFR-SBR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00,26 (1):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