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关于王江民的一切。
1951出生于上海。三岁时,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双腿残疾。似乎生活给了他一条不可能的路。初中毕业后,回到山东烟台老家的王江民从街头工厂的学徒做起,自学成才,成长为拥有20多项发明的机械和光电专家。1979年,王江民因激光产品多项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入选全国首批105新长征突击标兵。1985获得“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1989,王江民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几年之内,他成为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1996年的一天,王江民带着一根黄色的“面条”来到中关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2003年,依靠他的杀毒软件,王江民成为中国50大IT富豪之一。成为新世纪“知识英雄”的典范。
“我38岁开始学计算机,两三年内成为国内最好的杀毒专家之一;45岁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中关村,我的产品迅速占领了杀毒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这些事实使我们无法忽视王江民对中国软件发展的影响。被业内尊为老师的王江民,用执着开拓了杀毒软件市场,成为中国软件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虽然现在KV系列产品没有他码的线路,但是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但毫无疑问的是,KV系列让很多程序员认识了王江民,他的毅力和品质鼓励了很多程序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王江民,北京姜敏新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著名反病毒专家,国家高级工程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山东省烟台CPPCC会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先后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拥有20多项技术成果和专利,在信息安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热爱残疾人事业,先后向全国残联捐款数百万元。
姜敏新科科技有限公司由姜敏新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办,拥有业内最强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公司拥有中关村某五星级写字楼近7000平米产权,是国内规模最大、发展环境最好的反病毒基地。
KV姜敏毒王,其产品于2001在日本生产,是中国第一家出口海外市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厂商。
公司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在1996和1998应对宏病毒和CIH病毒中表现突出,产品得到公安部的肯定和广泛使用。姜敏公司是200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纳税百强之一,王江民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2001年5月,姜敏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万元。
王江民的经历
不可思议就叫传奇。《KV300》作者王江民初中毕业,却拥有包括国家科研成果在内的20多项发明。38岁开始研究计算机,两三年内成为国内最好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独自进入中关村经营公司,产品很快占据了杀毒市场80%以上的份额;我没有学过营销,但是我已经让KV系列杀毒软件的正版用户接近1万,是国内正版软件销量最高的。
都说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都说中关村不再相信传说,传说已经被资本运作取代。但是王江民的传奇现在正在发生,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还在继续。
无论这个时代多么依赖和提倡集体合作,个性的张扬永远不会消亡,永远令人振奋,因为它代表着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王江民的意义在于,每一个想在中关村追求成功和传奇的人,都会在他身上看到他的希望和信心,因为王江民各方面的起点都很低,低到在外人看来,以王江民的外部条件,他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不幸的童年
在王江民的记忆开始时,他的腿“完了”。王江民的腿残疾是他3岁时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我只知道我下不了楼。我一下楼,就从屋顶滚到楼梯上。”不能下楼,王江民每天只能靠着窗户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寂寞的时候,拿一张小纸条,撕成两半,探出窗外,扭一扭,在楼下“放一放”。王江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条不方便的腿又被人骑自行车压坏了;他站在小桥上,看着河里的鱼。被路人碰到,就一头扎进水里。烟台海边的礁石上钓鱼,涨潮了,只会潜水不会抬头游泳的王江民一头扎进了大海,学会了抬头游泳,虽然他已经尝到了海水的苦涩。腿不方便,但王江民喜欢爬山;王江民坚持要学骑自行车,因为他的腿不行了。结果他摔得鼻青脸肿,看到了金花,结果却学会了骑车。王江民在四年级时学会了熬夜,他发明了一台双波段八晶体管收音机、收发器和电唱机。
对于身体上的残疾,王江民只是“感觉不到疼痛”。让王江民感到痛苦的是,初中毕业后,没有一家工厂要他。“我找了很多单位,不要白花钱,人家也不愿意收。我感觉被社会抛弃了。”孤独的王江民暗暗为自己的腿感到悲伤,在家自学了一年针灸,试图治好他的腿。期间,一位整骨医生曾想收王江民为徒,但看到王江民身体虚弱,没有足够的力气托住病人的腿脚,就没有再提。
到了1971,终于有一家街边工厂愿意接收王江民了。王江民很有竞争力,在一两年内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三年后,王江民去了一所职工业余大学,王江民成了工厂的生产主管。除了支部书记,他年纪最大的时候还想再参加高考,所以厂里不让他去。因此,王江民在1977失去了恢复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
王江民是创新方面的专家。直到现在,王江民仍然承认最精通的是机电。“干机电现在跟杀病毒一样容易。”而王江民却因此被工作组定义为文革时期“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专不红,不受重用,不当领导”的典型。王江民失去了发展事业的机会。?
1979年,王江民因在激光产品方面的多项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入选105新长征全国标兵。无论失去了多少,最终都会成为国家的百分之一百五。王江民认为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38岁开始学计算机?
1988年,王江民与计算机的接触始于工业控制。王江民意识到,如果我们想使光学、机械和电气自动化,我们必须依靠计算机来控制它。如果我们不学计算机,我们肯定会落后。“我38岁开始学计算机。我不觉得自己老了。我没有觉得我做不到。只是觉得自己英语基础不好。此外,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用电脑,不是电脑。”?
只是在工作中摆弄电脑,王江民并不感到满意。1989年,王江民自己花1000多元买了一台汉语学习机,第二年又买了一台8088PC。王江民首先学会了BASIC语言。当时,王江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王江民在想如何用电脑教育孩子。就这样,王江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一、二年级的数学和语文教学软件。这个软件在《计算机新闻》交流,获得第二名。第一名是WPS磁盘版。《计算机报》每从王江民“兑换”一套教学软件,就送给王江民25元。三个月后,王江民收到了800多元。王江民从一开始就一直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学习计算机。王江民没有开发三年级以上的教学软件,因为此时他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查杀病毒。?
防病毒公告
1989年,我国首次报道该病毒。在此之前,王江民发现了球石病毒。“只是当时没人指出是病毒。”?
王江民的工作是开发工业控制软件,但是用户的机器因为病毒感染无法正常工作,所以用户认为王江民开发的软件不好用。“这种情况迫使我去解决病毒问题。”?
王江民首先用Debug手动杀毒,然后编写程序杀毒。王江民第一次查杀的病毒是1741病毒。王江民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查杀病毒,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布查杀病毒的程序。后来王江民觉得这些独立的查杀病毒程序用起来很麻烦,就把6个查杀不同病毒的程序整合起来,命名为KV6,后来发展成KV8、KV12、KV18、KV20。?
王江民第一次参加计算机学术交流会时,有人说中国的软件程序员开发水平太低了,连一个计算机病毒都编不出来,遇到的病毒都是外国人编的。两年后,中国人编的病毒出来了,而且很厉害。不像当时国外的病毒,大部分都是恶作剧,但是真的破坏了数据。王江民第二次参加计算机学术交流会。一些专家将他们的论点改为“现在计算机病毒越来越严重。不能只研究电脑杀毒,研究杀毒软件,最终还是要卖的。如果我们卖了它,必然会导致前面放病毒,后面卖软件的恶性循环”。王江民不同意这种狭隘的说法。“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反病毒的人都不可能编病毒。心理上是不可能的。在法律上是犯罪行为,不一定能杀死病毒。比杀毒复杂多了。”?
1992左右,市面上开始流行杀毒卡,杀毒卡的种类多达五六十种。王江民认为,“防病毒卡可以让病毒不吃一扇紧闭的门,但病毒进不了这台机器,会通过软盘带到其他机器上。毕竟有杀毒卡的机器也就那么几台,所以杀毒卡越防市场越火。”
王江民坚持杀死病毒。此时,王江民收到了武汉大学篮球教研室寄给他的变形病毒样本,这是王江民第一次遇到它,也是它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用传统的方法查杀病毒,王江民想了一个星期,不知道如何下手。最后,王江民想到了“广谱过滤法来检测病毒”。结合他后来掌握的几个变形病毒样本,王江民从理论上总结了变形病毒的特点,创造了独特的“广谱过滤方法”。本文获得了全国计算机专业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
有了先进的理论基础,王江民决心将他的反病毒软件商业化。但当王江民真正想将产品商业化时,他意识到他的杀毒软件和其他杀毒软件一样,会遇到对病毒反应滞后的问题。“KV在烟台很受欢迎,因为我在烟台,所以我比其他杀毒软件反应更快,但如果在其他地方,KV会像其他杀毒软件一样严重滞后于病毒。我该怎么办?”王江民以为国外用户遇到新病毒,就自己打电话发传真,告诉用户杀毒的广谱特征码和查杀病毒的方法。“能不能每周在报纸上发布一次新的病毒签名,让用户自己升级?”王江民将自己的想法连同开放、可扩展的KV100软件一起发给了《软件报》,并给它起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名字“超级巡逻队”,以显示其高效、广谱的毒品检测特点。软件报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并在7月1994日第一次发布了反病毒公告。KV100在软件报一炮而红,初步实现了王江民快速查杀病毒网络的理想。“在没有互联网和光盘传播的情况下,报纸的防病毒公告发挥了绝对的作用。很多单位的领导都要求电脑管理员把每一期报纸都剪下来,加上新的病毒特征码。”
分分合合?
手里有了一个好的软件,怎么卖?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王江民开始跑中关村寻找转让对象。田波公司的李宏烨最先识货,但拿不出王江民的两万元转让费,于是李宏烨把王江民介绍给了包乔岳。当时,包乔岳想找一个杀毒软件捆绑到UCDOS 3中。0,因为用户的汉字系统感染了病毒,而且他一直说汉字系统不好。王江民与当时负责UCDOS的宋明华进行了交谈。宋明华大方地说:2万块钱的转会费别说了,5万块就行。但宋明华不同意在软件上签UC-TB(田波)-kV,只同意签UC-kV。宋明华问王江民他的意见是什么?“我尊重第一个联系我的人。我说我希望带上李经理的公司。宋明华不会理我的。”“现在多亏当时希望公司不收,如果我收了,就没有今天了。”出于希望,李宏烨对王江民说:“既然没人愿意收,我就卖给你吧。”第一次,王江民给李宏烨留了5台KV100,第二次,王江民留了10台。一周后,李宏烨给回到烟台的王江民打电话:“再送20套。”卖掉KV100后,李宏烨对王江民说:“把它转让给我吧。但是我没有那么多钱。我能不能先给你一万?”王江民把加密程序给了李宏烨,李宏烨从现在开始出售KV100,只要他付给王江民3%的佣金。?
王江民转让KV100的时候明确写了20万是独家授权,5万是区域授权,2万是通用授权。一般许可就是想转让多少房子就转让多少。鉴于田波出售KV100获利颇丰,德利公司也代销了KV100。天汇也想代销,因为是捆绑天汇汉字系统的,当时卖的很多,王江民要三万。天惠觉得别人都是2万,为什么天惠非要卖3万,所以一气之下不卖。之后,王江民在广州和Xi各转了一个。“加上我在烟台,KV100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市场。”?
王江民第一次接触华兴公司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一开始华星并没有意识到KV100的价值。正是某大型外企在华分公司20多台微机的中毒瘫痪,让华兴公司认识到KV100和王江民的价值。?
20多台微机中毒瘫痪,硬盘无法启动,上亿合同无法在机内打印。公司急得找人杀毒,找国外杀毒软件清理病毒,但并没有解决问题。没办法,公司召集外围技术支持的电脑公司开会,承诺以后谁帮忙解决这个问题,谁就买谁的硬件。就这样,作为公司硬件供应商之一的华兴公司打长途电话找到了王江民。?
当王江民从烟台来到一家在京的大型外企时,他遇到了该公司以3万美元邀请的一位美国专家来检查和解决该病毒。王江民在休息室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听到外面一位美国专家说:“不!不要!格式!格式!”轮到王江民尝试了。当时气氛紧张。王江民机器的每一次操作都被站在他旁边的记录器记录了下来。王江民很快确定机器感染的病毒是torch-virus,这种病毒攻击只是擦除了硬盘分区表,并没有破坏数据。10分钟后,王江民重启了病毒爆发的机器。在20多分钟内,王江民指示该公司清除20多台机器上的所有病毒。公司当场留下20套KV100。华兴开始接受转让,卖出KV100。?
KV100转户多了,市场体系自然会乱。因为每个人都有加密程序,可以不受限制的制作商品托盘。为了抢占市场,他们会竞相降低价格,争夺客户。“协议规定,不允许大家互相抢客户,创造新客户。但我给连邦供货70元一套,从我这里拿到版权的公司以50元一套的价格批发给连邦。”就这样,KV100的批发价从80、70、60、50都降了。而且,这时候“为了不交3%的佣金,市场上出现了假包装。”?
“技术需要提高,市场需要整顿,但市场不能用KV100来整顿。因为加密程序是给他们的。”王江民通过将KV100的技术升级到KV200来整顿市场,因为我们谈转让的时候,协议里明确写了仅限于某个版本,所以王江民一直掌握着主动权,这是王江民的高明之处。?
为了避免KV200的市场混乱,王江民决定只转让华星一家公司。原来代销KV100的公司可以优惠的价格从华星进货。根据协议,王江民将统一配送激光防伪,统一市场,统一价格。每台激光防伪10元,每台代理批发价不得低于90元。“不允许任何人降低价格。降低后,协议规定可以用任何方式进行制裁。”?
但后来,王江民发现了假防伪。“我在技术咨询中发现了假打假。我发现打假的时候,打假已经做了三个多月了。”虽然,面对伙伴们的背信弃义,王江民很难过。“他们在KV200上赚了很多钱,连一点版税都不愿意给我!”但为了保住KV这个牌子,也为了顾全大局,王江民去找当事人,单独跟他说:“只要你承认你做的事,不再做,我们还是可以合作的。”。经过这次谈判,王江民每月收到的打假佣金从2万元增加到了5万元。?
尽管如此,王江民知道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假货防伪的问题。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王江民再次主动升级。硬盘分区表修复技术成熟后,王江民将KV20 0升级为KV300。被KV100和KV200的市场乱象所迷惑的王江民,决定干脆一次性以1.2万元的价格出售KV300的版权,一次性支付第一笔80万元,卖完40万元再支付。“我不想像以前那样一点一点的拿提成,免得合伙人骗。”?
把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KV100和KV200到KV300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王江民挺过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掌握着软件的版权和主动权。无论王江民是否意识到,他从一开始就在自己创业,从一开始就在为自己工作,并创造了KV的品牌。“我是自由撰稿人,不是报社记者。我持有版权,我可以纠正任何犯错误的人。就算KV300的版权最终卖出去,也只卖一年。”?
但是在1996的中关村,一年100万都卖不出软件版权,所以没有人愿意接受王江民开出的120万。但是王江民觉得他的软件值这么多钱。“我知道我发了多少KV200激光防伪。”王江民决定停薪留职,亲自出马。王江民从KV100和KV200赚的钱加起来不到50万,只够开公司。?
后来,KV300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有人说王江民捡了个便宜,是华星把KV300这个品牌做红了,王江民在后面拿钱。但是当王江民想出售KV300版权时,为什么没有人想买呢?后来有很多杀毒软件“火”了,但哪一个成了气候?王江民说:“我是被迫赚钱的。”王江民不相信少数经销商能控制一切。后来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只要你努力开发一些新的东西,我在中关村的经验是,你可以卖东西,如果是好东西,你就抢着卖。海淀区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1000多家,柜台商贩不知道的有几万家。这些经销商每天都要进货,每天都要吃饭,卖东西才能生存。我刚到中关村,对市场不熟悉。中关村的一些经销商打压我,逼迫我,威胁我给他们一个好价钱。但是后来你不卖了,就有人卖了,新的经销商起来了,因为市场需要这个产品。”?
王江民在北京的第一周就赚了65438+50万元。王江民制定了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他知道中关村喜欢“囤货”(很多经销商联手增加进货量,寻求一个好的批发价),所以他把批发价定在50 00套很诱人。就这样,两个“拼货”订单下来了,订单是654.38+0万。加上连邦的单子,三个合同订了654.38+0.5万的货。“没想到会这么火。我以为能赚个一两百万就不错了。”
KV靠什么?
有人把KV的成功归功于杀毒公告的宣传功能。王江民认为这个解释是不够的:“我不是唯一一个后来能够扩展杀毒软件的人。去年,软交会上涌现出十几款杀毒软件,其中一半左右兼容KV病毒特征码数据库。但是最后谁起来了呢?有了互联网和光盘,我们很少在报刊上发布杀毒公告,但是KV300依然畅销,我们依然把KV300的成功归结于杀毒公告,这在时间上总是不合理的。”?
还有人将KV的成功归因于竞争对手的失误。如果竞争对手犯下的错误对王江民来说是一个机会,那么王江民会告诉你:“机会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抓住他们。”?
王江民认为KV的成功是基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定位”。“杀毒不能靠‘投机’,要看是否能真正为用户解决问题。我们不是站在战术基础上,而是站在战略层面,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基础广泛且非常有效的反病毒网络。我们的竞争对手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来。他们都在那里打广告,消耗力量,浪费金钱,而我们却在按照既定的计划行进,不为他们所动。”?
“长期稳定的发展对姜敏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用户已经逐渐从选择产品和技术转变为选择公司,用户现在害怕购买明天可能就不存在的公司的产品。”“快速的杀毒网络和服务网络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有了这两个项目,就可以快速查杀病毒,解决问题,就有了用户,就有了国内80%以上的查杀病毒市场。我不会拘泥于身体的细节。比如KV300不是最杀毒的,但是KV永远是查杀中国病毒最实用的。而且KV的广谱病毒查杀的理论基础也很先进,更先进的‘神经网络系统’也即将加入KV300。”?
在宣传上,“我们从来不说同行不好,就怕用户叛逆。”我们的产品走哪一步?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名声会不好。我们最怕让用户失望。“不管王江民平时有多忙,他总会抽空写一些反病毒的文章。他说这是为了打造KV品牌的小文化,让它被提及。不提到KV品牌就杀不了病毒。王江民说,有时间的时候,他会总结自己多年的反病毒经验,写一本书。?
对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