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专利

第一,孔子让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今天看似理所应当的教育,甚至让很多孩子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但是,这在孔子之前的中国是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接受教育。在当时的贵族政治下,接受教育是贵族阶级的专属;学儒,也就是教礼仪的那一波人,依附于贵族阶层,专门为其服务。平民要系统学习儒家六艺,基本是一厢情愿。

而孔子最先倡导的?不上课教?也就是说,各种人都要受教育,不分等级、贫富;他制定了绑修的仪式:孔子将教育谁能提交十个吊腊肉作为礼物。这是知识普及的开端,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为后人所用。从此,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对中国古代智力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二是主张技能教育与品格教育并重,即德才兼备,为后世树立了人才标准

本来贵族阶层所教的教育无非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教导不仅是对这些知识的原始复制,而且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阐释和修正。同时,他更注重用系统的道德理论和细致的人生观教育弟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德道?意识形态,观点?仁,礼,忠,勇?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真诚大方。他的语录被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也就是《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点、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在中国两千多年后,人才的定义并没有跳出孔子的定义:德才兼备,德重于才。这也是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特征,构成了中国社会特殊的文化基因。

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独立的私人身份,把教育推广到全民,而且不仅强调技能,更重视道德,对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