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中办学条件

学校有龙华路初级中学校区和白水塘路高级中学校区,占总数。

占地330余亩,现有134个教学班,8200余名学生。

教职工520多人。高考成绩2010,高考再创佳绩,排除800分以上3人,700分以上119人;其中HKCEE 800分以上16人,700分以上282人;第一、二册上线率93.4%。尤其是文科,一中在全省文科前30名中占了6个。

2011高考不包括基础考试800分以上的5人,包括基础考试800分以上的19人;其中基础考试700分以上323人,一本上线率75.85%,比2010高出7.19个百分点;一本二本入围率达到96.7%,比2010高出3.25个百分点。2011全省高考前100名中,学校占据17席,其中文科生14人,理科生3人,位居海口第一。有五个班入围率100%;高三(20)班平均分767,高于某理科入围线152,成为2011的高考最佳班级。两个同学考上了北大;两名学生分别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录取。

2011中考优秀率、合格率、综合评价指数均位居海口公办学校前三,培养了一名中考状元。比赛结果只有2010年。在全国学术能力竞赛中,该校74名学生获奖。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一等奖3项,其中陈获海南省一等奖。2010年8月,代表海南省参加第十九届全国生物竞赛决赛,获得银牌(这一成绩是近十年来海南生物竞赛最好成绩)。4人获得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7人获得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3人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两个人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自2004年以来,我校共获得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1项,申请专利10项。校训:贤能博学,沈懿致远。

“厚德”即厚德;“博学”是指广泛获取知识;《》《沈》与《沈》交流,即冷静、坚决;“致远”就是达到伟大的目标。

无德则国不昌,无德则民不立。深厚的德性是培养人才、实施教育计划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知识就不能多才多艺,不学习就不能有才华。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努力工作,而为了学习,秦英善于学习书本、他人和社会。只有沉着、果断、坚定,才能实现崇高的理想和目标。

“德、智、博、远”很好地概括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在文字表达上,古今通融,博大精深,既有古朴典雅之感,又有思辨创新之意;在内容上,体现了新世纪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的要求。从经典性、文学性、哲理性等方面,更能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

建校纪念日

4月10日是纪念日,4月1951 1 15日,海南省军政委员会批准成立海口一中。4月1951日,海口一中举行建校仪式。

校歌

我们和椰树苗一起成长,我们和海鸥一起歌唱,我们是旷达的大海,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工作,学会沟通。德行、博学、沈懿、致远,八字校训铭记于心。啊!海口一中啊!海口一中,桃李在这里散发芬芳,椰树苗在这里茁壮成长。我希望从这里划桨,从这里起航。起航。

校徽

“海口一中”校徽采取徽章造型的形式,一般为圆形,寓意“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之意;外围镶嵌“海口一中”的中文(郭沫若家书)和英文字体,展现了海口一中作为名校的历史和时代。校徽中央是一把巨大的钥匙,与象征青春轨迹的动感“6”不约而同地组成了“中”,构成了海口一中校徽的主体造型。六年中学留下青春的痕迹;六年的中学时光,掌握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6”这个数字是以书法的形式出现的,粗犷而有力。它不仅代表着中学六年,更像是学生驰骋的操场,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校园。钥匙的图形,严谨而精致,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整体设计有优劣对比、动静对比、巧拙对比的艺术表现。校徽底色为蓝色,寓意“知识的海洋”和“天高任鸟飞,海阔任跃”。

标志采用金色、红色、草绿色和蓝色,分别象征阳光、绿地、蓝天和海洋,展现了海南的自然环境。同事也代表着知识宝库的开启——金钥匙、希望与热情、青春与活力、细心与专业,寓意着“一个中国人”畅游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辉煌的未来,体现了学校的繁荣昌盛。学校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珀斯大学语言学院的老师和部分学生交流学习。2010组织学生英语语言夏令营、中日文化交流考察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正计划开通中学生出国留学直通车,为更多优秀学生出国留学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