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SP2微型音速炮炮弹

苏联SP2微型音速炮炮弹

消声器用于降低微型手枪的枪口噪音。消音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安装在枪口的,另一种是一体式消音器。前者通过减缓火药气体来降低噪音,但会影响射击精度,后者在枪管前端有横向排气孔和套筒,形成膨胀室,保证了射击精度但只能降低火药气体产生的噪音。

在1901中,J Hut Fleece提出在枪/弹上加一个活塞来消除噪音。这种方案最大的缺点是需要用杠将活塞推出桶外,使用不方便。在此基础上,苏联进行大胆实践,成功制造出7.62×39毫米SP2特种微声炮。这种弹头与专利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塞被挡在外壳内,从而消除了噪音和焰口,消除了暴露源。

然而,SP2微声枪存在爆炸气体泄漏、弹壳无法从膛内拔出等问题。所以1966年开发了SP3微声枪弹药筒,借用了1943的7.62mm步枪弹药筒的弹头和外壳,外形也差不多。这种弹头采用活塞推杆的设计。当推进剂气体膨胀时,活塞推杆快速推进,将弹丸推出壳体。

活塞被斜肩挡住后,弹丸仍沿身管运动并离开炮口,而火药气体仍封在壳体内,消除了噪声和暴露源。一般来说,微声手枪的消音装置主要是降低火药气体产生的噪音,而SP3微声枪药筒是通过活塞推杆的设计来达到消除噪音和暴露声源的效果。

但这种子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火药气体泄漏、弹壳无法从膛内拔出等,仍需进一步改进。介绍了一种新型战斗部的基本结构,类似于SP2,但推杆改为两级伸缩结构,增加了推杆对战斗部的助推行程,但制造难度也相应增加。

与单级活塞结构的SP2特种子弹相比,战斗部的威力没有明显提高。枪口动能小于150焦耳,理论射程25m,实际有效射程只有15m。另外,战斗部在发射时还存在火药气体泄漏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