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依然存在的现实: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
工业互联网是5G应用的主战场。如今,中国的“5G+工业互联网”在网络支撑、集成应用、终端产品等方面,在整个产业生态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用不上、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未来三年将是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期。
未来三年将是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期。因此,2021年初,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定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成应用效果进一步凸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改善。工业互联网新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21 3月15日,工信部召开干部大会,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建设更多的R&D性技术平台,加强5G网络和千兆光网络建设,丰富应用场景。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新的一年,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强引导和支持,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局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内外网建设改造和logo分析的规模化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专业平台、特色平台和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二是继续深化融合应用。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模式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行业特点、知识和经验紧密结合,打造一批集成应用的典型案例,带动形成系统化的推广模式。三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聚焦核心技术和能力短板,继续组织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帮助产业补短板、锻造长板。四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打好“团队赛”。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五是提高保障水平。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分级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控。
“5G+工业互联网”的整个产业生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据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其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比如上海的中国商飞、山西的阳泉煤矿、湖南的三一重工、厦门港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5G+工业互联网”在应用、网络建设、终端、产业生态、标准的融合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首先,融合应用实践步伐加快。目前,“5G+工业互联网”已经从辅助环节渗透到核心生产环节,应用类型从大带宽发展到多类型。典型应用场景逐渐形成,提质增效降本效果初显。主要十大应用场景为工业设计、辅助装配、设备协同、精确控制、视觉检测、数据采集、远程维护、智能物流、无人巡检、安全监控。
其次,网络建设模式逐渐清晰。此前,当2020年6月5438+065438+10月中国有70万个5G基站时,工业互联网使用的5G基站有3.2万个。“基于用户平面下沉的建网模式是大型工业企业的首选,基于用户平面下沉的5G本地专网是主流。”王志勤说,“主要适用场景是大型制造企业、港口、煤炭支付等。这种模式的UPF/MEC部署在企业中,可以保证较低的网络延迟,企业业务数据不离开园区,保证数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一种模式是基于公网的5G广域专网,采用5G切片技术,形成端到端的‘切片子网’,适用于中小企业。第三种模式是基于专属资源的5G本地专网。这种模式需要授权5G专网频段,专网由工业企业建设,目前探索较少。
第三,终端产品逐渐兴起。“5G+工业互联网”涉及网络升级、集成产品研发等多项内容。,带动了一批新型工业集成终端的研发,培育了一批新型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0年6月底11,全球发布的工业级CPE设备数量已达21,国内涌现出一批具备5G通信能力的AGV、无人机、MES终端等融合终端产品。
第四,产业生态日益壮大。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快对接。目前,正在建设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IT和CT的融合加速,互联网巨头纷纷走云&边缘计算进入5G基础设施市场,是核心网的新进入者。比如阿里巴巴和浙江联通在宁波舟山港完成了5G轻量级独立核心网的全覆盖;腾讯已在滨海总部落地5G边缘计算“综合中心”,可支持行业专网部署。
五是融合标准体系稳步推进。据王志勤介绍,中国正在制定“5G+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并制定多项行业标准。“预计2021-2022年将建立8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
“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发展已初见成效,但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挑战。王志勤说,“用不上、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行业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技术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开发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R&D和建设前期投入巨大,模块等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开放融合生态尚未建立。此外,我国5G标准尚未完全冻结,我国整体工业信息化基础也较差,支撑能力相对较弱。在核心技术掌握、关键产品服务性能、解决方案供给、应用深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根据王志勤的说法,下一步主要从四个关键点发展“5G+工业互联网”:
首先是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内网5G升级、工业园区5G网络建设、试点/示范区5G网络建设。
二是继续探索集成应用创新。加强核心生产环节集成应用探索,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推动可复制案例推广应用。
三是着力增强工业供给能力。增加解决方案的有效供给,加快芯片、模组、工业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是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库资源库、标准体系、专利、测试床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