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的预防措施
所有教学科研单位都可以不经过出版社直接向国家注册ISBN,打破了出版社垄断ISBN的局面。偷书号(偷其他书用的书号)和假书号(随意编一个出版社和书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和出版社垄断书号有关。如果国家可以无限期向教学科研机构发放学术ISBN,只征收极低的ISBN税,出版社就不能再靠ISBN发财了。学者可以通过单位向国家申请号,不需要购买、盗用、伪造书号。
图书发行的主渠道是对个人开放的。
作者要想让自己的学术著作进入图书馆发挥社会效益,就必须想办法弄到足够的钱赞助出版社,而赚钱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腐败的过程。出版社拿到足够的赞助后(不管印多少),就通过新华书店给图书馆发书,做的是绝对赚钱,没有任何风险的生意。即使这本书发行量很大,出版社也不会退还作者一分钱的赞助费。所以出版社接受赞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腐败的过程。这样,学者要想发挥学术影响力,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还要承担一切市场风险,学会不享受任何市场利润就去搞腐败。为了使学术著作不腐败地进入图书馆,有必要对制度进行改革。新华书店的主要发行渠道应该对作者个人开放。只要是合法出版的书籍,作者都可以通过新华书店发行到图书馆。在财务制度上,应该允许新华书店直接与个人结算。这样作者不需要买书号,不需要搞赞助,可以根据订书号决定印数。
规范政府奖励活动
一些政府的评奖活动,可能成为学术腐败的温床,成为官员和学者的“交易所”。更重要的是,一些政府的评奖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带有功利性。因此,受政府评奖活动影响的学术活动往往会功利化,使学术失去了品位和本分。因此,建议规范政府奖励活动。
职称专利评审与就业市场化
各单位自行评定职称的制度弊端太多,感情因素不可避免,投机取巧是机会,论资排辈无法根除。虽然政府人事部门通过了政策来查,但是谁报谁不报,人事部门只能查差的报考人员,查不到应该报而没有报的问题。而且政府标准不统一,政策年年变,导致不公和腐败。为了摆脱单位因素对职称评定的不良影响,应将单位申报制改为个人申报制,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国家申报任何种类、任何级别的职称,不分学历、学历、学位,就像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申请任何种类、任何级别的专利一样。授予职称的条件和程序要法制化,主要成果要向全社会公布(特别是申报高级职称的),就像授予专利的条件和程序要法制化一样。这样一来,各种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印刷、盗用、伪造ISBN的“成果”就很难逍遥法外了。获得职称的人能否找到相应的工作,获得相应的职位,应该完全由市场决定,就像专利技术能否发挥效益,应该完全由市场决定一样。
取消人才单位所有权
各单位阻止人才流动的方法很多。有的搞合同陷阱,有的给有意引进人才的单位施压,有的提出不合理的经济补偿要求,有的故意不给评职称。所以,要想混好,光有学问是不够的,还要有门路;我黑不进去。我想走都走不了。如果能彻底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制,很多不公平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你不想雇我,有人愿意雇我。彻底搞活用人制度、市场配置人才、搞学术腐败的单位将很难留住人才。因此,为了生存,从事学术腐败的单位必须受到约束。
增加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
图书馆没钱买书是学术著作难以出版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政府用于各种学术项目和奖励的费用的市场功能是扩大供给,而不是刺激需求。只有供给没有购买力的市场是无效市场。如果这笔钱投入图书馆,将扩大学术著作的市场需求。有了需求,就不怕没供应,学术著作的出版问题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得到解决。此外,政府拨给干部职工的书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笔钱是否全部用于购买报刊,令人怀疑。还不如把这些钱全部投入图书馆,增加学术著作和出版物的购买力。
降低对学位的要求
学历只是说明你学到了一些知识,一个学位也是对你努力学习的一种精神鼓励。两者都不能等同于实际工作能力。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已经把学历、学位等同于能力。有些单位规定非硕士不能当教授,非博士不能当导师。一个单位能否获得学位点,其专业人员的学位结构成为关键问题之一。一些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一味强调高学历、高学历,而不管应聘者是否胜任。所以,博士生导师再怎么瘸腿,带出来一个瘸腿医生,也能拿到金饭碗。这样博士学位再臭也不怕招不到学生,这个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就可以放心地搞腐败了,不用好好学习。
取消核心期刊制度,采用核心论文制度。
第一,标准难以把握。有不少出版物是由大公司经营的。你能不承认它们是核心出版物吗?不能!水平再差,也要承认是“核心刊物”。
二是权钱交易。核心期刊有文章发表权,学术单位领导干部有招生权、学位授予权和财务权。所以,你发表我的文章,我让你读博士,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是权钱交易。我有页面,你有钱,只要你给我钱,我就发你的文章。于是,“版面费”越来越不稀奇,核心刊物靠版面费发财;那些有“能力”提供版面费的人,不管文章有多臭,还是中了大奖,成了教授,当了博士生导师。
第四是“敲”。所谓“敲门砖”,就是你发我的文章,我发你的文章,形成一个“互助组”,一个“合作社”。所以,不管你的水平如何,只要能混上一个总编、副总编,就不会是大学者、名家、硕士。基于以上弊端,取消核心发表制度,代之以核心论文制度。以前专门做核心期刊鉴定的机构,以后可以专门做核心论文的鉴定。核心论文的认定比论文的评价更容易操作,可以只考虑学术不考虑功利。认证程序可由各种出版物推荐,并由专门机构协调。核心论文制度有利于所有论文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平等竞争,也有利于所有出版物的平等竞争。与此同时,腐败可能会受到极大的抑制。
加强制裁
经济领域的违规行为一旦被查处,制裁力度非常大,不仅有罚款和判刑,还有几年不得担任总经理或董事长的处罚。侵犯商标权、专利权,情节严重的也可以判刑。但是对于学术腐败几乎没有什么有力的惩罚,最多是批评和惩戒。这种情况应该改变。建议对那些抄袭、剽窃、强行署名他人成果、盗用他人书号、有版不印的行为设定必要的法律制裁。
院士观点
学术腐败是中国崛起的大敌。2012湖南省第一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报告会在国防科技大学举行。袁隆平、金、等三位院士上台发言,倡导科研诚信,呼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院士们精彩的报告激起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报告由省科协、省教育厅、国防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坚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伦理,遵守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