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学是公立还是私立?
2.德州大学简介学校位于德州,被誉为“京津之门”、“天堂之门”,已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德州历史悠久,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大禹治水、读书台、刘备代理平原郡、明清古运河、苏禄王墓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涌现出董仲舒、东方朔、米芾、窦建德、颜真卿、邢侗、任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德州是国家交通枢纽城市。京沪高铁等线路的开通,将德州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运河再次发挥重要作用。2015 * * * * *,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给、劳务输出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德州“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德州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一圈一带一区”。承担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现代农业示范区等52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丰富的区域资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的发展
学校创建于1971,历经德州师范学院、德州学院、德州大学三个时期。1971年5月,德州师范学院在文革中诞生,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规范和超越中不断发展壮大。65438-0997年3月,德州师范学院、德州教育学院、德州直属业余大学合并组建德州学院,开启了综合教育之路。自1999合并为5所职业院校,应用型办学特色更加突出。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本科层次的德州大学成立,标志着德州从一所专科学校向综合性本科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德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6年6月,11,是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同类院校。2009年9月,被山东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2017年山东省首批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在“十三五”获批,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点建设单位。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3个研究所,72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形成了以文、理、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以及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和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格局。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三五”首批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点建设单位。2018高端石油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山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内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目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5040人,成人教育学生10620人。与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Xi工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招生培养112研究生,其中毕业生89人,硕士研究生23人。
教育和教学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有1国家级专业、专业综合改革实验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国家级高校。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工程建设专业群4个,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精品课程36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教育项目205项,省级高校教改项目31项,高等教育“十三五”科研项目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十三五”以来,* * *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授权131项,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630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核心期刊发表20篇,授权专利105项。在大学生科技文化国际竞赛中获得41奖项,其中我校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获得国际一等奖。全国赛奖2579个,山东赛奖1,944个。2018被授予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校努力提高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基础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应用研究有很强的综合研发能力。学校依托科研平台,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例如,生物物理实验室拥有一支由20多名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包括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海外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和山东有庆,并先后在Science、《自然通讯》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供体-受体”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4-2018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300强评估结果,其中德州大学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排名第234位。“十三五”以来,* * *共主持垂直科研项目20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8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725篇,包括SCI、EI、SSCI、A &;HCI检索论文和CSSCI来源期刊共188篇。出版学术著作54部。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47项,其中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71项发明专利获得批准。
服务社会
以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服务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为重点,以推动学校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注重服务地方的顶层设计和引导,学校先后出台了《德州大学服务德州行动计划(2016-2020)》、《德州大学“对接京津冀, 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德州学院服务新旧动能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德州学院振兴农村战略行动计划》等。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德州的应用型人才输出地、科技和智力服务支撑地、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高层次管理人才储备地、地方党委政府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型高端智库。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撑,以协作促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以项目为抓手,以平台为依托,以团队为支撑,完善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对接,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使学校服务地方不断走向深入。“十三五”以来,学校与德州12县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进行了多轮集中对接交流;组织了120多场合作对接活动;实施科研合作、技术支持、决策咨询、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文化服务等地方项目230多个;向企业转移转化12科技成果;与* * *合作建设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社会服务平台80余个;新成立社会服务团体70多个,组织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医生进企业、文化下乡、公益演出等社会服务活动30多项。组织了34名博士、教授到企业服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3000余人次;参加德州市“京津冀鲁技术贸易大会”、“智汇德州”等地方重大活动10余次。通过各项地方服务的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学校政企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