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人口密度是多少?
人口密度:1499人/平方公里。
芦淞区是株洲市的发源地。地面起伏平缓,总面积66.7平方公里。现辖何家土、建设、建宁、董家段四个街道办事处,建宁、五里墩、曲池三个乡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宁经济开发区。
芦淞区地理位置优越,古称“南北要道”、“江南十字路口”。现在是株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业中心,是株洲市的“窗口”和“门户”。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与320、1815国道穿境而过。株洲火车站、湘航株洲千吨码头、连接河东和河西的湘江大桥均位于该区域内。从省会长沙到黄花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芦淞区的商业市场非常繁荣。当地商业建筑和商户众多,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和摩托车集散地之一。目前,服装鞋帽、摩托车及配件、电脑、农副产品集贸市场72个,其中3个超过654.38+0亿元,7个超过1亿元,餐饮、娱乐、服务业超过654.38+0.500个,从业人员超过654.38+0万人。以松露市场为龙头的“株州服装大世界”已经成为。其产品已遍布中南、西南15省(区)200多个县(市),成为强大的物流中心,其强大的“松露效应”享誉全国。2000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超过60亿。以商贸为依托,芦淞区正在大力发展“两线两园”,即株洲南环路1815线、株洲国家高新区董家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芦淞区服装鞋帽产业园区。芦淞区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现已形成服装、食品、交通、航空机械等支柱产业,拥有“唐人神”、“太子奶”等知名品牌。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曾经为中国生产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和第一枚空空导弹。全区机械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突破十亿元。服装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区服装加工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销售收入6.5亿。同时,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
松露文化历史悠久。有谢峰昌丝绸店,红军总前委株洲会议旧址,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期间,在株洲市的洋房中发掘了十座战国墓葬,出土的圆底锅、碗、罐等陶器和铁件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自然地理
芦淞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 6′21″-13 14′28″,北纬27° 45′14″-27″。地面起伏平缓,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境内靠近湘江东岸,平原丘陵地形。
整个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8度,最高气温40度,最低气温零下8度。热量资源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400毫米。
该地区总面积为66.7平方公里。土壤主要是红壤。河流和溪流包括湘江及其支流、枫溪港、建宁港和白石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8度,最高气温40度,最低气温零下8度。热量资源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约1400 mm,树木众多,其中林地近4万亩,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历史的发展
国务院65438+1997年5月31(国函[1997]40号):设立芦墅区,辖原南区建设、建宁、董家图、何家图4个街道和原郊区屈直、建宁、五里墩3个乡镇。区人民政府位于松露路。
2004年,辖4个街道和3个乡镇。
2005年6月24日65438,湖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芦淞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湘民行发〔2005〕7号);
1.同意撤销建宁乡、曲池乡,将两乡行政区域(不含朱田铺村)合并为建宁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后,建宁街道办事处辖17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总人口9.94万人。办公室设在徐家桥。
二、同意原建宁乡朱田铺村并入五里墩乡。行政区划调整后,五里墩乡辖7个建制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0.72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5年6月28日株洲市人民政府批复(株府发[2005]3号)。
当地习俗和惯例
4月8日是纪念苗族英雄雅艺的节日。农历四月初八,人们身着盛装,涌向苗族英雄雅仪战斗过的地方——凤凰落潮井“跳月”。节日活动包括吹芦笙、吹唢呐、歌唱比赛、击鼓和跳舞。抓秋是苗族人民庆祝和收获的节日。秋日伊始,人们盛装打扮,聚集在打谷场上荡秋千,唱苗歌,表演苗戏,舞龙,舞狮,吹木叶。青年男女谈恋爱,寻找伴侣。
经济概况
芦淞区机械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突破十亿元。服装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区服装加工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销售收入6.5亿。同时,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目前,服装鞋帽、摩托车及配件、电脑、农副产品集贸市场72个,其中超6543.8+0亿元3个,超亿元7个。以松露市场为龙头的“株州服装大世界”已成为江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产品辐射中南、西南地区200个省(区)。
芦淞区的商业市场非常繁荣。当地商业建筑和商户众多,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和摩托车集散地之一。目前,服装鞋帽、摩托车及配件、电脑、农副产品集贸市场72个,其中3个超过654.38+0亿元,7个超过1亿元,餐饮、娱乐、服务业超过654.38+0.500个,从业人员超过654.38+0万人。以松露市场为龙头的“株州服装大世界”已经成为。其产品已遍布中南、西南15省(区)200多个县(市),成为强大的物流中心,其强大的“松露效应”享誉全国。2000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超过60亿。以商贸为依托,芦淞区正在大力发展“两线两园”,即株洲南环路1815线、株洲国家高新区董家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芦淞区服装鞋帽产业园区。芦淞区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现已形成服装、食品、交通、航空机械等支柱产业,拥有“唐人神”、“太子奶”等知名品牌。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曾经为中国生产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和第一枚空空导弹。全区机械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突破十亿元。服装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区服装加工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销售收入6.5亿。同时,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5年,芦淞区农林牧渔总产值1.44亿元,农业增加值901.8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7.3%和8.1%。出栏生猪4万头,同比增长11.5%,蔬菜总产值达到2665438+20万元,同比增长14.2%。家禽屠宰量达到36.86万头,增长8.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1万公顷,增长41.03%。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猪养殖等城郊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品牌化、专业化正在形成。占地300亩、总投资2000万元的金湖农业生态园落户芦淞区,S211线沿线10多家“农家乐”休闲餐厅生意兴隆,休闲放松。
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6.87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总产值5918万元,增长23.2%。工业增加值达到654.38+0.637亿元,增长654.38+0.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54.38+0.268亿元,同比增长654.38+09.3%。工业效益显著提高。董家高技术产业园区得到进一步发展。成功引进香港侨泰服装产业园、中小服装企业孵化园等6个项目,总投资6543.8+0.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初具规模,23家企业开工建设,654.38+0.5建成投产。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54.38+0.702亿元,占芦淞区工业总产值的39.1%,同比增长24.1%。芦淞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利税分别为654.38+0.737亿元和0.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438+0.1%和92.1%。光机电一体化、保健食品、服装、木材加工等几个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芦淞区共有28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和2家分包施工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家,一级资质企业6家。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47.5亿元。完成产值25亿元。竣工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竣工价值9.8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43.8亿元,增长34.9%。建设项目数为165,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76个,今年投产项目22个。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合计7.4亿元,占总投资的40%。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65438+3亿元,改建和技术改造资金7.3亿元,房地产投资达到8.4亿元,施工房屋面积超过654.38+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54.38+0.9万平方米。市场“两改一提”取得成效。松北、南大门等市场重组成功,华丽三期等新市场建成开业。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高速公路环线全线贯通,枫溪大道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青云山路、纺织东路、纺织西路、人民中路(白石岗路口至纺织路口)、公园东路、公园西路、建宁街、何冲路、何康路、建设巷文怡路等一批城市支路和牧区路、新塘路、吴彤路、江源路等农村道路改造全面完成。湘江四大桥征地拆迁任务全面完成,湘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实施,唐翠水系和三角叉水系疏浚整治,芦淞区基础设施和环境不断优化。
金融和商业
财政总收入15939万元,增长17.2%,一般预算收入9993万元,增长18.2%,均创历史新高。吸引外资效果明显。2005年外资3888万美元,内资55288万元。“十五”期间利用外资11288万美元,是“九五”末的3倍。第三届中国株州颜地服装商业节成功举办,松露市场群已发展成为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2005年,芦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67亿元,市场成交额达到117亿元。
科学、教育
“科技城片区”创建取得成效,连续八年保持“国家科技城片区”称号。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 * *下达科技经费3项654.38+0.5万元,成功申请专利78项,授权专利62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
整体教育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至初中入学率为100%。整合教育资源,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课改实验区,并成功申报为“国家校本教研项目基地”。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成效。城市低保得到加强,低保并轨取得突破。已有2582户离开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828户、2307名困难职工进入低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五里墩卫生院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得到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统计工作扎实,被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被省政府授予“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称号;综治步入全省先进行列,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荣誉。此外,物价、审计、安监、信访、法制、人防、老龄、残联、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文化、档案、政务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8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4094元和158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3.8‰,控制在4‰以内。
行政区划
位于株洲市南端。
松露曲
430203
412000
区人民政府驻路镇路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芦淞区辖7个街道,1个乡镇。
建宁街道
青云街道
枫溪街道
龙泉街道
建设街道
董家塅街道
贺家图街道
五里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