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意的科研成果?

李德意,男,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1944 11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1]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专家。1944出生于江苏省。1967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现东南大学),1983获英国爱丁堡哈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意参与了一些重大电子信息系统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首次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谓词逻辑之间的等价性。针对不确定性认知和云计算提出了云模型、云变换、云推理、云控制等方法,在“三级倒立摆平衡”实验智能控制和智能驾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国家、省二等奖及以上9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中文著作5部,英文专著3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1]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科研经历

1996,获少将军衔;1999,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现任全军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部主任,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与信息工程中心主任。

李德意院士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曾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

学术成就

李德意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控制流-数据流”的图对理论,描述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基本原语、图对、连接规则、触发机制、设计语言等一套实现方法,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

李德意院士

图对理论获得65438-0985年伦敦计算机与控制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他将关系数据模型映射为谓词演算,证明了逻辑推理中关系代数运算与符号问题求解的等价性,用逻辑编程语言Prolog开发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版了专著《PROLOG数据库系统》。此外,这一成果被推广到模糊关系数据库领域,并出版了专著《模糊Prolog数据库》。这两部专著被全球多所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被广泛引用。

他提出了不确定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理论,用自己的云模型表示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了以期望、熵和超熵为数字特征的概念的定性和定量转换,给出了云模型形成的多个定性规则同时激活的推理策略和计算方法,成功实现了三级倒立摆各种动平衡姿态的灵活切换。倒立摆的云控制论文在1999年14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优秀论文奖。这是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42年来,中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2002年,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李德意院士

2005年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2007年CRC出版《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英文版。

李德意院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四等奖3项,主编技术丛书7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0被人事部授予优秀留学人员,1991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贡献奖和国家贺亮合力基金奖。发表论文140余篇,中文专著3部,英文专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