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基因研究利大于弊,造福人类?

转基因生物利大于弊。

转基因生物呢?

欧洲有关当局认为所有遗传物质可以再生或转移的生物实体都是转基因生物,同时认为转基因生物分散在自然环境中。所以,实验室里用于生物研究的转基因小鼠和实验室里产生胰岛素或生长激素的微生物,与我们所说的转基因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生物体的基因,你应该给这个生物体“赋予”一个新的基因。与传统的物种杂交手术不同,待转移的基因可以来自与基因嫁接物种无关的物种。比如我们可以培养有水母基因的老鼠,它的水母基因可以让这只老鼠在某种光线下发出荧光!

改变生物物种的最大风险是环境风险。生态学家担心转基因作物的新特性会转移到附近的野生植物上。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会感染野芥菜,从而使野芥菜对杂草控制措施不敏感。

当人们从事转基因生物对食品危害的研究时,发现现有的转基因生物似乎是无毒的。但是,几年前出现了过敏反应。有一种转基因大豆可能会被废弃,因为它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它要求我们在将每一种新的转基因生物投放市场之前,都要进行专门的检验。

从农学角度来看,现有的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好的特性。例如,一些玉米、大豆或棉花被“嫁接”上基因(往往是细菌基因)后,具有抗杂草、抗害虫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使一些植物具有抵抗某些病毒的能力。

一些转基因作物可以用来开发药物。比如有一种转基因烟草,它的一些组织结构可以产生血红蛋白。在这些转基因生物中,有特别复杂的微生物用于制造胰岛素、生长激素或疫苗。另外,还有一种转基因猪,我们可以取它的器官进行移植。一些转基因牛、羊和兔子的奶中含有医疗物质。有许多转基因小鼠可用于医学研究(尤其是抗癌研究)。

最近四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特别快,从1996的280万公顷增长到去年的近4000万公顷。大豆是种植最多的转基因作物。去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全球所有转基因作物的一半以上(54%),其次是转基因玉米(28%)、转基因棉花(9%)和转基因油菜(9%)。但是今年,北美的农民决定大幅减少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主要原因是:反转基因运动的压力,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收益没有基因生物贸易公司承诺的那么大。

大多数专家认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未来在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际水稻研究所正在研究“超级”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食品的好处:

彼得·瑞文(Peter Raven)是一名倡导者,他热衷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反对使用转基因食品和生物技术。但他强调,反对发展转基因作物是情绪化的,是个人的,是政治的。这样的言论令人惊讶。他认为,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或野生物种的基因变化会威胁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然而,饥饿是对人类健康的真正威胁。这种威胁使人们试图增加农产品。亩产量的提高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减少。这意味着随着野生土地的增加,生物多样性将更加繁荣。

2004年,他在梵蒂冈会议上说:“像绿色和平这样的组织反对生物技术、阻止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努力令人发指,毫无科学依据,应该被有良知的人终止。”

参加会议的爱尔兰环境作家肖恩·麦克多纳神父认为:“我们对自然的了解如此之少,以至于我们必须对生物技术保持谨慎。而且,为生物学申请专利是不道德的。它有可能解决饥饿和饥荒,”他指出,并指出科学家关于这一领域安全性的断言已被新的证据推翻。

瑞文补充道:“在圣路易斯,每个种植组织都从孟山都受益。我反对任何导致穷人依赖公司的增长,但转基因可以让穷人受益。”

转基因生物对人类的危害

2004年8月初,墨尔本一家报纸的主编专程到领事馆拜访了中国驻墨尔本的郑参赞,并特别推荐了马来亚大学的罗斯丽博士撰写的一篇关于转基因工程的报告。该报告由欧玛先生提交给英国内阁办公室的转基因小组(该文章可在http://www . PMO . gov . uk/su/GM/submissions/Omar . pdf的网站上找到)。他在报告中指出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农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建议最好禁止一切转基因作物。家庭声明,仅供参考。中国驻外使馆将报告要点(附原文)归纳如下,希望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

长期以来,基因工程被“神化”并被宣传为农业发展的新革命,但其负面危害却鲜有人谈。特别是政府高层决策者很难听到转基因生物的危害。长此以往,必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致命的错误。本文将重点阐述转基因技术对环境、农业、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1,转基因生物破坏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部分的破坏都会危及整个系统。例如,一些盐碱地区、沼泽、雨林和有寄生虫的地区不适合农业种植。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一些作物可以耐盐碱,耐高温高湿,抗病虫害。这些区域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破坏了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不得不退出系统,造成物种退化、减少和灭绝,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2.作为一种新物种,转基因物种破坏环境。

自然界从来没有转基因生物。它属于一个新的外来物种。与自然生物相比,它更有竞争力,因为它体内有特殊的基因。比如有抗虫基因的作物,会比普通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这样下去,转基因作物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是这个问题在转基因发展之初是很难发现的,可能要过很多年才会出现,但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晚了。

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例如,澳大利亚没有兔子。引入兔子后,它们的数量翻了一番,吃光了植物,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大约一个世纪前,引进的含羞草在澳大利亚迅速蔓延,极大地排挤了周围的其他植物。从美国引进的食肉鱼和龟头蛇吃了当地的鱼。1959年,英国将尼罗河鲈鱼引入维多利亚湖,供人们垂钓娱乐。没想到几十年后,鲈鱼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当地鱼类遭遇灭绝。

3.杂交作物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转基因可以通过杂交传递给相关物种。过去的经验表明,作物杂交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东南亚是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故乡和中心。加州大学的诺曼·艾尔斯特兰德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在世界上65,438+03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有65,438+02种与它们的野生亲缘作物杂交。在加拿大,实验用的油菜只有一种抗草甘膦、磷酸谷氨酸盐和咪唑啉酮的功能,后来发现了具有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发生了杂交。而且这种油菜对周围的植物影响很大。

4.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污染

转基因生物也会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不仅会对害虫和病菌产生毒害,还会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有益生物的死亡。

此外,转基因生物会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研究表明,棉铃虫已经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了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抗性,但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铃虫对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成为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5.转基因生物对其他作物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有三家垄断公司,即孟山都、安万特和先正达,经营转基因生物。他们已经为转基因作物的种子申请了法律保护,全世界只能从这三家公司购买。而且给种子植入特殊基因,种子只能种一次,第二粒种子很难长出;农民用原来的方法得不到第二年种的种子,每年都要从这三家公司购买。这些公司把转基因作物的使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转移基因,导致非转基因植物受到污染。农民发现很难买到没有被转基因生物污染的纯有机种子。由于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相互混杂,给非转基因作物造成巨大损失。

这三家垄断公司很霸道。明明是转基因作物污染非转基因作物,却还强词夺理,经常起诉种植非转基因作物的农民侵犯其专利权。例如,一个种植非转基因作物的农民被索赔40万美元。

6.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了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事件。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接受了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了转基因大豆制成的汉堡,在他们小肠内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显现和监测。

7.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流行病影响的重要途径。1864年爱尔兰的马铃薯枯萎病造成超过100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原因是当地人只种了两个土豆品种,特别脆弱,万一出事就救不回来了。再比如,20世纪70年代,印尼和印度的稻田发生了草病毒。幸运的是,6273个品种中的一个被发现对病毒有抵抗力,现在它被广泛种植。此外,1970年,斯里兰卡、巴西和中美洲的咖啡作物爆发咖啡锈病,在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发现了抗性品种,从而挽救了整个局面。

历史上有过六次大灭绝,最后一次是6500万年前恐龙和无数其他物种的灭亡。转基因生物的影响可能会像第六次大灭绝一样,异种交配物种的基因创造的新物种可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8.公众对转基因生物有疑虑。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反对转基因生物,尤其是欧盟。公众已经开始怀疑转基因生物。

比如上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家宣称疯牛病不会传染给人类,但最后事实恰恰相反,人们深受其害。特别是很多科研部门都是一些行业的大公司赞助的。比如孟山都给华盛顿大学捐了6200万美元,赫司特(现在的安万特)给哈佛大学捐了7000万美元,所以很难让他们的研究成果保持公正。

目前,墨西哥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暂停进口转基因食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要求转基因食品要有明确的标签,说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国很多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标有“不含任何转基因生物”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所有这些。因为转基因产品有这些负面影响,人类应该对转基因非常谨慎,避免不可预知的结果。

安全是转基因食品生产的最大障碍,是专家们争议最大的话题,也是消费者最不放心的环节。转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吗?《条例》颁布前后,北大、中科院等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基本一致,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争论,但不能因噎废食,要毫不犹豫地发展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许崇仁教授认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有三类:一是转基因食品中的新兴成分是否对消费者构成威胁,新物质是否具有危险性;二是转基因技术是否对人类以外的生物有害,如抗虫棉作物,但棉铃虫减少后,以其为食的其他生物会受到影响,从而危及生物多样性;第三,有些转基因植物很有竞争力,排挤其他原生物种也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当然,说起来,目前人们最担心的还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常规食品相比,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需要评估。许崇仁教授认为,所有被批准生产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安全性评估,可以安全食用。当然,他也提醒,毕竟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历史较短,因此可能存在不安全性,需要长期监测。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副所长朱桢研究员认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相对的概念。没有一种食物可以说是绝对安全和绝对不安全的,转基因技术本身就是安全的。为了让消费者有选择权,我国要求转基因食品在条例中列出时要有标识。转基因食品标识只是告诉消费者一个事实,就像告诉消费者是猪肉,不是牛肉一样。不喜欢吃猪肉的人可以选择不吃,但不代表猪肉不安全。朱桢研究员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他甚至说,也许有一天市场上出现转基因食品时,只需要给少量非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

专家认为,在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不应人为地将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区分开来。但是要看转基因转基因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就是安全的。具体来说,实质等效性评价原则包括营养评价(转基因后营养成分有无变化)、毒理学评价(食用后是否引起畸形)和过敏评价(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存在过敏原,一个地区的人长期食用是否安全;基因改变后可能出现新的植物蛋白,可能导致过敏);其次,看转基因食品是否引起了物种遗传物质的变化;第三个原则是看新基因和原基因发生变化后对自身代谢有没有影响;四是看食用后对人体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