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
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治疗坏血病:血管壁的强弱与VC有很大关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小的,它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和弹性由胶原蛋白决定,胶原蛋白负责连接细胞,具有水泥的作用。当体内VC不足时,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向邻近组织。
当皮肤表面发生这种情况时,会产生充血、发绀;当它发生在体内时,会引起疼痛和关节肿胀。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鼻、肾、骨膜出血,甚至死亡。
3.防止牙龈萎缩和出血:健康的牙龈紧紧地包裹着每颗牙齿。牙龈是软组织,缺乏蛋白质、钙和VC时容易萎缩出血。
维生素C呈微酸性。作为一种微量营养素,它被摄入体内。在体内溶解消化后,其酸碱性对人体影响不大,不必太在意其酸碱性。
维生素C有助于巩固细胞组织,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骨骼和牙齿,防止牙龈出血。长期使用对牙齿和牙龈无害且有益。
4.预防动脉硬化: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壁,甚至溶解沉积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5、抗氧化剂:能保护其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6.治疗贫血:可将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7、防癌: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扩散;V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变异;防止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有人曾经解剖过一个死于癌症的病人,发现病人体内的VC含量几乎为零。
8.保护: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谷胱甘肽和酶对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和正常的新陈代谢非常重要。
因为大多数哺乳动物可以通过肝脏合成维生素C,所以不存在缺乏的问题。然而,少数动物,如人类、灵长类动物和土拨鼠,不能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食物和药物摄入。
9.酶: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短肽,在体内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它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氧化型和还原型,还原型在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VC是一种强抗氧化剂,通过自身氧化,将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酶是生化反应的催化剂,一些酶需要游离巯基(-SH)来保持活性。VC可以将二硫键(-S-S)还原为-SH,从而提高相关酶的活性,起到抗氧化作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只要VC充足,VC、谷胱甘肽和-SH就会形成抗氧化的强大组合,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保护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
10,提高人体免疫力:白细胞中含有丰富的VC,当人体受到感染时,白细胞中的VC急剧减少。VC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性,提高其杀菌能力。
促进淋巴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细胞和恶性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提高CI中补体酯酶的活性,增加补体CI的生成。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殖。
11、提高身体的应急能力:人体受到异常刺激,如剧烈疼痛、寒冷、缺氧和强烈的精神刺激,会引发一种紧张状态,以抵抗异常刺激。这种状态伴随着一系列机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由酪氨酸转化而来,这个过程需要VC。
1928年,匈牙利生物化学家阿尔伯特·森特-久尔吉在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高兰德·霍普金斯的实验室里,成功地从牛的副肾腺中分离出1g纯维生素C。
他还因为对维生素C和人体内氧化反应的研究获得了1932诺贝尔医学奖。1928年发表论文,确定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故称己糖醛酸。
192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医院进行研究。附近的屠宰场免费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牛副肾,他从中分离出25克维生素c。
他将提纯的一半维生素C送到英国糖化学家沃尔特·h·霍沃斯那里进行分析。但当时技术还不成熟,霍沃斯还不能确定维生素c的结构。
Szent-Gyorgyi于1930年返回匈牙利,发现匈牙利辣椒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他成功从中分离出1公斤纯己糖醛酸,并把另一批送到霍沃斯做进一步分析。
1932年,美国匹兹堡的化学家查尔斯·金从Szent-Gyorgyi的学生JoeSvirbely那里得知,他已经鉴定出己糖醛酸为维生素C,他首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结果。但1937诺贝尔医学奖却颁给了Szent-Gyorgyi,因为他对维生素C和人体内氧化反应的研究。
霍沃斯确定了维生素C的正确化学结构,并用不同的方法制造了维生素C,获得了1937诺贝尔化学奖。Szent-Gyorgyi和Haworth最终决定将维生素C命名为抗坏血酸。
1933年,瑞士化学家塔德乌斯·赖希斯坦发明了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先将葡萄糖还原成山梨醇,山梨醇经细菌发酵后成为山梨糖,山梨糖中加入丙酮制成二丙酮山梨糖,再经氯气和氢氧化钠氧化后成为DAKS(二丙酮酮古龙酸)。
DAKS溶解在混合有机溶液中,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组为维生素C。该方法的专利权被罗氏公司以1934购得,成为50多年来工业化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方法。罗氏因此垄断了维生素c市场。
1948年美国东部流行SARS(原名非典型肺炎),1949年全球流行脊髓灰质炎。全世界的医生除了隔离病人和防止感染之外,什么也做不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Fred R. Klenner博士已经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愈了这两个病人中的许多人。
克伦纳发现,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以治疗所有病毒性疾病,如肝炎、脑炎、流感和许多其他急慢性疾病。他的经验和许多其他关于使用维生素治疗疾病的报告都被医学界忽视了。医药行业追求高利润的专利药和疫苗,没有专利的维生素受到排挤和打压。
1959年,美国生物化学家J. J. Burns发现,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得坏血病是因为缺少一种酶——L-古洛糖内酯氧化酶,这种酶是将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的四种必需酶之一,因此,人们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来维持健康。
其他哺乳动物在肝脏中制造维生素C,而两栖动物和鱼类在肾脏中制造维生素C。许多人类特有的疾病,如感冒、伤风、流感、肝炎、心脏病和癌症,在动物中很少见。这些疾病是由于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维生素而引起的。
1980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广林发明了维生素C两步发酵新工艺,大大改进了赖希斯坦的一步发酵工艺,降低了维生素C的生产成本
该方法先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再经第一次细菌发酵转化为山梨糖,再经第二次细菌发酵转化为KGA(2-酮基-古洛尼酸),最后异化为维生素c,该专利的国际使用权于1985卖给了瑞士罗氏公司,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国外技术转让项目。
罗氏获得了一项专利,但没有使用,仍然使用古老的赖希斯坦一步发酵法。其目的是防止其他外国公司利用新法律与他们竞争。这项专利在中国的国内使用权没有卖给罗氏。到1990前期,国内建立了26家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药厂。
扩展数据
C(维生素C(抗坏血酸),也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它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会引起坏血病。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大部分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另一部分可直接从尿中排出。
参考数据
百度维生素c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