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容克的主要成就

雨果·容克(Hugo junkers)作为飞机设计师,最早倡导飞机的一体化设计。第一个造出全金属飞机;波纹皮的概念也是首次提出。1909年,他开始研制全金属悬臂单翼机,并于1910年2月1日,这种“全翼”飞机获得了1913年的第253788号专利,他在亚琛建造了德国第一座风洞,并进一步开发了新的型号。在此基础上,在1915、12上,容克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无支撑和张力线的全金属单翼支腿飞机。

当时的飞机蒙皮刚刚尝试用薄铝板代替传统的布料(航空技术刚刚起步,飞机机身越轻越好,所以那时候的飞机大多是木头做的,机翼等部位甚至用帆布覆盖)。junkers博士设想用一种具有波纹截面的薄铝板代替普通铝合金板,旨在进一步增加其强度。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这种独特的波纹状薄铝板蒙皮就已经在世界上第一种单翼布局的全金属开放式双座战斗机上首次采用。试验表明,沿飞行方向铺设无数细槽时,飞机机身表面强度大大提高,相对飞行阻力最小。当凹槽方向垂直于飞行方向时,虽然机翼蒙皮可以有效地抑制升力引起的机翼沿展向的升力变形,但由此产生的飞行阻力可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无论是机身上还是机翼上使用波纹蒙皮,几乎都是铺设在下游。波纹外皮实际上看起来有点像我们今天用来盖屋顶的瓦楞纸板。在某些方向上抗变形能力强,比强度好,因此成功应用于当时的许多飞机模型上。

一战后,容克博士在德绍开设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厂,主要从事民用运输机的研发和生产。1919年,世界上第一架硬铝全金属客机JunkersF.13试飞成功,在国际民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了许多相关飞机的设计制造思路。JunkersF.13可搭载四名乘客,飞行速度为136 km/h,这种客机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飞机。德国人通过JunkersF.13大量出口产品(见右图,点击大图还应该看到机身使用的波纹薄铝皮),为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1932年,公司成功研制生产了一大批Ju-52大型运输机(见左彩图),* * *生产了4000架,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二战德军对挪威的闪电战中,Ju-52运输机在空中源源不断地运送部队和物资,为占领挪威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被德军士兵亲切地称为“荣阿姨”、“容克阿姨”,盟军士兵则称其为“钢铁安妮”。

二战前,勇克公司出售了400架Ju 52/3m客机,公司获利丰厚。但是当Ju 52/3m大获成功的时候,雨果·容克却不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那就是战争的乌云。1934年,纳粹政府将反战容克赶出了工厂。勇克公司最终被纳粹政府接管。在一波扩军备战中,Ju 52/3m的研制完全转向军事用途。一年后的2月3日,1935,容克死在慕尼黑附近的高亭。享年76岁。所以严格来说,雨果·容克斯本人生前并没有为纳粹合作服务。勇克士手表飞机公司、容克发动机公司以及他生前设计开发的新型飞机,为以后飞机的发展进步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1936年,容克飞机公司与容克发动机公司合并,更名为容克飞机发动机公司,主要生产各种军用飞机(Ju-86、Ju-87、Ju-88等。).此后,容克公司成功研制出了Ju-87和Ju-88轰炸机,这是德国对盟国空袭中最著名的军用飞机,二战期间一直是德军的主力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