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是什么意思,怎么引起的,怎么治?
胸痹是指胸部疼痛,甚至胸痛、气短、不能平卧。包括胸痛、心痛、真性心痛、晕厥、中医古代的心痛。西医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均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辨证施治。
1,病因病机:心阳虚,心血不足,或阴寒凝滞;或痰或瘀等内邪阻滞胸阳和脉,心阳不发,心脉不通,以致疼痛,发生胸痹。
(1)年老体弱、久病导致脾肾阳虚,不能刺激心阳,心阳下降,不能刺激血管。如果脉搏微弱,血液就会衰竭。如果血液衰竭,脉搏就会受阻,就会疼。
(2)饮食疲劳伤脾,脾阳虚弱,气血缺乏生化来源,导致心血不足,血虚,脉不通而胸痹。
(3)素食者身体心肺气机虚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涩滞,胸痹阻络。
(4)情志损伤,肝衰竭,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会引起胸痹心痛。
(5)过多食用脂肪和甜葡萄酒、奶酪,会损伤脾胃,使精气不运,水不湿,痰浊内生,堵塞脉络,造成胸痹。
2.辩证治疗
(1)阴寒证:
综合症;胸闷气短,背部胸痛,恶寒,四肢冰凉,呼吸剧烈,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冰凉,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疗方法:宣痹杨桐,散寒除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痰浊证:
症状:胸痛,胸闷,时缓时急,甚至肩背疼痛,心悸气短,重则头晕目眩,厌食腹胀,肥胖或咳嗽气短,白粘痰,舌质肥嫩,苔白腻,脉沉,迟或潮。
治疗:徐安毕杨桐,理气化痰。
主方:瓜蒌葱白半夏汤。
(3)血瘀证:
症状:胸痛,如针刺,或绞痛,导致腹痛,有时停止,心悸,气短,胸闷,紫暗舌或瘀斑,细涩的脉或结代。
治疗: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
(4)气阴两虚:
症状:胸闷隐痛,时断时续,心悸气短,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工作时剧烈疼痛。脉搏微弱或微弱。
治疗: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方:生脉散合人参杨蓉汤。
3、辨证施护
(1)普通护理:
①对于烧心严重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患者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
②密切观察患者胸闷心痛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心率、节律,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注意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期检测记录。
③该病常发生在夜间,需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保持大便通畅,不要责备,以免诱发心痛。便秘患者应及时给予泻药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马人润肠丸,或每天喝1杯蜂蜜水,或肥皂水灌肠辅助排便。
⑤出现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向医生报告。
⑥胸痹患者一定要戒烟,谨慎饮酒。
⑦心痛发作时可用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钟山、合谷等穴,或心、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
(2)阴寒证:
(1)根据一般护理内容。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卧室要阳光充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服厚度。
③胸痛时可喷吸扩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给沉香、肉桂粉。
④中药汤剂宜温服;
⑤饮食宜温,忌寒凉食物。可饮用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白酒,以激活阳气,散寒活络。
⑥可用温针或艾灸止痛。
(3)痰浊证:
(1)根据一般护理相关内容。
②饮食宜素食,忌肥腻、甘甜、可口之品,戒烟戒酒,以免燥湿化痰。
③肥胖患者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甜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吃水果和蔬菜,它们富含纤维素。
④胸痛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丹。
(4)血瘀证:
(1)根据一般护理内容。
②如果心痛发作不严重,应鼓励其采取适当的活动,以促进气血循环和化瘀。
③心脏疼痛时可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心痛丸1片,或三七1.5 g,沉香粉1.5 g。或者5片丹参片活血止痛。硝酸甘油1片必要时可舌下含服。
④平时可以每天喝30ml红花酒,促进血液循环。
⑤观察胸痛的性质和程度。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心慌、气短、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可能是真心痛的征兆。应立即给氧(吸入高流速2 ~ 3L/分钟),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做好急救准备。密切观察血压、脉象、面色、肢体温度的变化,配合急救并做好记录。
(5)气阴两虚:
(1)根据一般护理内容。
(2)以休息为主,体力允许适当活动,活动量不要引起心痛。
(3)饮食宜辅以益气养阴之品,如红枣、桂圆、红豆、奶、蛋、鱼、动物血等。
④心痛时可喷吸扩胸气雾剂或含服速效救心丸。
4、健康指导
(1)不抽烟,喝浓茶、咖啡、烈性酒。
(2)素食者,阳虚者,注意生活冷暖。防寒防风。
(3)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油腻、油腻之品。吃多了就不宜饱餐一顿。你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4)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6)调节情绪,避免愤怒和忧虑,使肝气通畅,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
参考资料:
金庆成瑞普健康网/article/article/article 696 _ 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