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是央企还是国企?

中关村是中国的高科技中心。它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许多人简称它为“村庄”。许多西方分析师对中关村的未来持乐观态度。重要的原因是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最初发展中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发展历史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开发建设,国务院作出了五项重要决策。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199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这是中国政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中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8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支持和加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八项决定。中关村街景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2011165438 10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20)》,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11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展形势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关村聚集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多园”的独特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目前,中关村“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公园、丰台公园、昌平公园、电子城、易庄园、德胜公园、永和公园、石景山公园、通州公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个园区。“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的独特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北部海淀、南部昌平、顺义组成的R&D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南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及通州、房山部分地区组成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中关村示范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10年,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近1.6万亿元,约占国家高新区的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技术合同成交额6543.8+0579.5亿元,占全国的40.4%,80%出口京外。2010年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413家,比2009年增加160家。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2644亿元,占全市经济增长的23.5%,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关村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长期保持低能耗运行,支撑了首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2011至6月,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7905亿元,同比增长19.3%。上半年,示范区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约6543.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2011上半年,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总收入超过48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

人才资源

中关村是中国科学、教育、智力和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我国近40%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承担了约三分之一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和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关村核心区拥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2所,国家和北京市科研院所206所。中关村拥有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业孵化服务机构超过100家,总孵化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业园29个,总孵化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为中小创业企业提供财务代理、法律咨询、投融资、担保贷款、创业辅导、创业培训。中关村正在率先建设首个国家人才特区,打造中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打造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优先发展人才。中关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归国创业人员超过654.38+0.5万人,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活跃企业超过2000家。是留学回国人员创办企业最多的地区。目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11人,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163人,其中80%在中关村地区。成长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老企业家,如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景程、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碧水园的文建平、神雾热能的吴道宏、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等。2011、15中组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与北京市联合发布《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关村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建设人才特区的战略布局,给予13创新人才政策支持。

科技金融

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个机制、十个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一个基础”是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大机制”是指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信贷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保贷联动机制、银行、政府、企业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持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机制。“十大渠道”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实施金融支持中关村企业做强做大的四项措施:一是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和股权激励政策;二是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形成“中关村板块”;三是落实融资支持政策,支持中关村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投标;四是实施中关村企业兼并重组计划。完善以创业板、中关村代办系统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到2011年8月,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90家,其中境内114家,境外76家,38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的“中关村板块”。中关村每年的创投案例和投资金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又称“新三板”),代办系统累计挂牌备案企业94家。在总结中关村代办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市场建设。中关村将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关村发挥了源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产业结构向科技创新和高技术服务业转变,产业链不断向高端拓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中关村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和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大力推进R&D重大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关村取得了一大批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创新型企业集团,代表了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建立55个企业和高校参与的产业技术联盟,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创建和应用。推进中关村向实验室开放工程,83个实验室已在高校挂牌。深入实施“十万工程”,实施“一企一策”支持模式,整合政策资源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和激励人才、上市和兼并重组等。,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计划”,聚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势领域,选择一批专业性强、成长快、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鼓励R&D投资、信贷融资补贴、办公生产用房补贴、知识产权创造补贴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已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参与或主导创建的标准近2000项,其中国际标准86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798项。企业拥有授权专利3.5万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万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0余项;承担了968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务。中关村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的四分之一和国家“973”项目的三分之一。

大部分民企~大企业也是股份制组成~说白了就是中国IT行业企业集散地~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