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医疗:多项国内一流、世界第一的医疗设备。
当然,医药股近期调整明显,老股调整相对温和,新股和次新股调整波动较大。但如果基本面表现没有改变,盘面的这种正常波动是合理的,有利于投资者的抄底布局。今天我们从基本面来看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新麦医疗(688016)。
新麦医疗(688016):
公司成立于2012,专注于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有胸主动脉覆膜系统、腹主动脉覆膜系统、术中支架系统、外周球囊扩张导管等9个上市产品和多个在研产品。
公司深耕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是国内产品种类齐全、规模领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在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目前拥有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公司掌握了治疗主动脉疾病的覆膜支架系统的核心设计和制造技术,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和国内唯一获准上市的可用于胸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术中支架系统。
公司的很多产品都是国内首创,甚至是世界首创。
公司在主动脉血管介入领域全球领先,成功突破覆膜支架整体释放难题,成功实现覆膜支架精准释放的后释放设计,成功解决低剖面安装工艺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发支架抛光、药物涂层、亲水涂层等多项核心工艺。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腹主动脉涂层支架、国内唯一批准用于胸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术中支架系统、世界首个批准的分支主动脉支架。
截至2018年末,已有205个创新医疗器械进入特殊审批渠道,公司上市和在研产品中有5个进入上述渠道,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多家医院,与1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经销商数量、终端医院、销售区域覆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在多个二三线城市布局营销渠道。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消费的升级,微创介入治疗在这些地区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可率先受益于市场扩张。
核心技术:
截至2019年3月,公司拥有86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其中国内专利61项(发明专利43项),海外专利25项(全部为发明专利)。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完善和创新产品技术。
新产品研发管道上,预计外周药物球囊今年获批,直管覆膜支架和Fontus分支术中支架研发进展较快,预研中有不少产品值得期待。
财务绩效:
2016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438+2500万元、65438+6500万元和2310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438+065,438+065,438+00,000元,6339万元,9065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48%。总的来说,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2016年至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7.7%、78.7%和79.2%;净利率分别为32.8%、38.4%、39.2%,呈稳步上升趋势。
行业趋势: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为5.6%,中国市场增速约为20%。根据EvaluateMedTech的数据,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405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59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60%。
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556亿元增长到53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0%。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扶持政策的深化,医疗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医疗器械市场不断扩大。
2017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1521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9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2%。
中国心血管疾病涉及约2.9亿人。随着微创介入手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产品创新带来的适应症扩大,我国心血管市场潜力巨大。
据估计,我国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患者约200万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约5000万人,而2017年主动脉介入手术约2.6万例,外周动脉介入手术约9.9万例。与1和1万冠心病患者相比,年手术量超过1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主动脉介入器械的国产化率在50%左右,而外围除了药物球囊基本被外资垄断。相比冠状动脉支架80%的国产化率,有进一步替代的趋势。
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已基本成熟,核心器械冠状动脉支架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未来市场份额将保持稳定增长。
在国家积极鼓励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并给予足够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国产技术不断创新,微创心脉、仙剑科技等优秀医疗器械公司在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脱颖而出,产品技术水平持续追赶国外产品,实现了国产主动脉支架从无到有。目前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介入器械的国产化率分别在55%和35%左右,但与相对成熟的冠状动脉介入领域80%的国产化率相比,未来仍有市场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