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伟出生在哪里?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兆伟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为中铁电气化局副总工程师,国家优质工程及鲁班奖现场评审专家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也是学术领域的专家,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他被聘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家
中文名:刘兆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吉安
出生日期:1962年7月13
职业: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员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主要成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成就:铁道部突出贡献专家
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代表作品:大瑶山隧道、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控与信息反馈技术。
学历:博士。
业主: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课题:隧道与地下工程
职称:教授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基本信息
刘兆伟,1962年7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县。他家从小极其贫困,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但他勤奋好学,为我国的隧道和地下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科研项目“浅埋暗挖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持广州地铁公园前站、羊体段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并作为样板在全线应用。仅优化设计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300多万元。刘兆伟教授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军都山隧道、广州地铁1号线、公园前地铁站、乌鞘岭隧道等工程。* * *发表相关核心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30余篇,编写专著6部,编写说明书2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编写教材10余部。
培养博士生2人,博士后1人,硕士生1人。参与了北京、天津、深圳、广州等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地铁设计和施工,还承担了乌江过江隧道等多项重点工程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城市地铁、铁路、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科研,多项成果通过省部级。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依托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参与了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全过程的成功。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形成了浅埋暗挖法并全面推广,为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形成和推广做出了贡献。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基础上,主持了泥水盾构穿越复合地层河流的施工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为盾构法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的河流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城市地下工程的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技术,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了技术基础。
主要工作
岩溶隧道灾变预测及治理技术
本书在研究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岩溶成因、岩溶探测预报技术和岩溶治理技术。简要分析了岩溶产生的条件、岩溶发育的特点、岩溶水运动的特点和岩溶突发性洪水的特点。以圆梁山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岩溶突水类型进行了力学分析。通过概化岩溶突水地质模型,构建了岩溶突水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岩溶隧道的突水过程和成灾机理。在岩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岩溶处理的基本原则,并根据不同的岩溶类型,阐述了各类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关键处理技术、施工工艺和工程对策。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一本集岩溶隧道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体的综合性书籍。本书可供采矿、地质、交通、国防、水利水电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控与信息反馈技术
本书包括监测技术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各种监测项目的原理、方法、仪器仪表、测点布设技术,以及盾构法、浅埋暗挖法、明挖法等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监测要求,并介绍了远程监测系统,论述了建立监测控制基准的一般方法,给出了国内外的监测控制基准。
奖项和荣誉
1997被评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7获评“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拔尖青年人才”;
1998被评为“铁道部科技拔尖青年人才”;
2000年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3年被授予“洛阳市优秀专家”,同年被授予“河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被评为“洛阳市科技领军人才”;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河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