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匹兹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匹兹堡的工商业发展迅速,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中心,诞生了一大批工业革命的先驱。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建立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公司),一度垄断了美国一半以上的钢铁产量,成为钢铁行业的托拉斯;安德鲁·梅隆成立梅隆财团,成为当时美国首富,后来成为美国财政部长;乔治·威斯汀豪斯,美国工程师和制造商。它的许多发明获得了400多项专利,包括空气制动(1869)、铁路制动信号设施(1882)和输电的实用方法。他在1886创立了西屋电气公司;亨氏创立了世界食品巨头亨氏公司。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匹兹堡的大卫·劳伦斯会议中心举行。由于钢铁、桥梁、体育和机器人制造的特点,匹兹堡被戏称为钢铁之城、桥梁之城、冠军之城和机器人之城。
20世纪50年代,政府开始改造匹兹堡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转型的重点已经转向城市环境的改善。这时,政府开始意识到仅靠改善环境不足以使城市脱胎换骨,于是开始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多元化战略,将转型的重点转向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一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匹兹堡保留了一些有竞争力的大型传统企业,如生产钢铁和运输设备的USX,生产电气设备的西屋电气,主要生产铝制品的美国铝业,生产食品。
亨氏,PNC银行和梅隆财团。在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带动下,一批从事计算机软件、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冶金、生物制药、化工、计算机、信息、金融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匹兹堡一直在向世界级城市迈进,拥有美国第四大国际机场和大量酒店、文化体育设施。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目前,220家外国公司在匹兹堡设有代表处。著名的德国拜耳公司等65,438+000多家外国企业的美国总部就设在这里。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匹兹堡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的银行、医疗卫生和高科技中心。在教育方面,匹兹堡有28所学院和大学,容纳超过65438+万名大学生。高校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1997的统计,匹兹堡大学拥有9700名教职员工和1000名医疗中心员工,超过了位于匹兹堡的美国航空公司1000人。
21世纪,匹兹堡已经转型成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保健、金融和教育闻名的繁华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成功转型的典范。
2009年,《经济学人》将匹兹堡评为美国最宜居的城市。此外,匹兹堡是美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