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投影显示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经过近50年的研发,日本在LCD等显示领域取得了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地位,现在又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锁定为激光显示技术。

2005年,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上,索尼成功研发了6平方米的投影显示系统,并集成了基于拼接技术的500平方米激光影院。

2006年2月,三菱电机公司将美国Novalux公司研发的高功率红绿蓝三基色激光器应用于数字光学引擎(DLP)背投电视,宣布激光背投电视研发成功,可显示大色域,支持大色域xvYCC标准。色域覆盖率为135%NTSC,对比度为4000:1,画质可超过电影。三基色激光可以消除传统投影中的色轮分离环节,没有色轮的单片数字微镜(DMD)芯片也可以拥有出色的色彩表现,成本和系统复杂度大大降低。所以这款激光背投的色彩还原能力得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认可。三菱电机公司建设生产线,2008年推出激光数码光学引擎背投电视产品。

200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日本索尼公司和美国Novalux公司分别推出了几款基于投影激光显示技术的激光显示测试样机,包括55英寸激光背投电视、小型和袖珍前置投影仪以及激光数字影院。

此外,微视、Iljin和Symbol等公司也致力于开发手机激光投影技术。他们分别开发了小型化的红、绿、蓝三基色激光器和小型化的光学引擎系统,设计了完整的嵌入式微型投影系统模块。中国发展激光显示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基础,生产环境世界领先。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持续支持下,我国激光显示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炎研究员于2002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红、绿、蓝激光的瓦级输出,并为激光显示首次实验合成了白光。

2003年,初步完成了RGB三基色激光器的研发,并推出了激光显示原理样机。

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长春新产业光电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84英寸激光显示原理样机,并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整体技术国际领先,色域覆盖等关键技术国际领先”。同年,激光显示被列入国家长远发展规划,成为关键技术。

2006年,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研制出激光显示工程机,成功迈出了工程化的一步。同年,以激光显示产业化为核心的北京钟石中科公司成立,实现“科技、产业、经济”相结合,加强标准化研究工作。

2006年,激光显示技术被信息产业部评为“总体技术先进,关键指标世界领先”。

2008年,光源小型化、电源数字化、散斑消除等关键技术突破,激光显示产品成功应用于激光数字影院,成功服务奥运,成为科技亮点;

2009年,“激光显示产业基地”的建立,是迈向规模产业化的重要一步。经过前期的技术积累,我国在激光全彩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全固态三色激光、匀场、消相干、激光显示等关键器件和整机技术方面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链,具备了实现该领域产业化重大突破的良好基础。截至2008年底,全球激光显示国际专利超过1,000件,其中中国持有超过1,000件。由于采用激光光源的投影仪在色彩、亮度、长寿命等方面的优势,技术发展迅速,激光显示技术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和技术突破,实现了高质量的图像演示。同时,国际上正在开展大规模生产阶段所需的实用技术研究,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导入阶段。

激光显示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激光显示产品将与新一代显示技术一起开拓各种市场,形成规模产业。据预测,激光数字影院应用市场、大屏指令应用市场、高端消费市场的年新增产值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将创造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激光数字电影是第一个可以应用大屏幕激光投影的领域。数字电影国际标准将出台,全球数字电影市场需求将达到数十亿美元,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前景。中国的数字电影产业正处于实验阶段,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尚未普及的市场现状是激光数字电影的广阔市场。随着激光数字影院核心光源的技术突破,中国数字影院具备了对激光数字影院进行升级改造的可能性。此外,激光显示技术还将引发公共信息大屏幕、天文观测、水幕成像性能等民用市场应用的巨大变革,市场极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