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是企业家吗?
肖克利的企业变成了纯粹的学术科研机构,而不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实体。过了几年,助手们渐渐各抒己见,一个个离开了他。企业没有新的发明,反而老资本亏本,入不敷出,最后难以支撑,被另一家公司收购。
“知识就是金钱”,但知识并不会自动变成金钱,通常会经历一个复杂的阶段:知识→技术→产品设计→试制→专利申请→中试→小批量生产→试销→改进→量产→进入市场。
如今,还有一个“神舟版”的肖克利——王全杰。这位当今中国皮革的顶级科研人物,在皮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依靠这些成果“半下海”——成为一家皮革企业的总经理兼董事长。虽然企业一开始还是很吃香的,但后来证明不是做管理的料——比如我不忍心惩罚送两个空箱子去纽约的“下属”,随之而来的就是效益下滑,亏损。再加上“下海”和科研(带研究生)的时间冲突,我终于收回了伸入“大海”的脚——我辞去了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职务。回到皮革研究领域。2005年165438+10月10夜,CCTV 2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肖克利“下海”失败所揭示的哲理是,他没有在自己最擅长的理论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反而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里另起炉灶——商业和企业。他当时不明白,自己虽然有突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但并不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科学家和发明家不等于企业家和成功的商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所以,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才能有所作为;用人单位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让下属“各显其能”。如果牛顿要做生意,他可能没有世人所知的那么聪明。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擅长理论研究,有的擅长实验生产;有的擅长科学活动,有的擅长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等等。所以在设计自己,选择职业的时候,要扬长避短,避免肖克利的失败。在这方面,爱因斯坦拒绝当总统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爱因斯坦的终身好友、以色列第一任总统(1848 ~ 1952)魏茨曼(1874 ~ 1952)在去世前表示愿意将总统职位让给爱因斯坦。但爱因斯坦婉言谢绝了:“我一生都在研究客观事物...我缺乏与人民和睦相处和行使公务的经验...我不适合这么高的职位……”
梅雷迪思说:“生活不会在我们面前设立路标。”所以有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是先知的错。失败之后才会发现当初选择的错误。这时候就要及时改弦更张,做到事后诸葛亮,避免重蹈覆辙。
磨利长矛(学会“征服世界”的本领)、找准坐标(摆正社会位置)、定好目标(确定奋斗方向)、校正航标(调整前进航向),这是人生四件大事,每个人都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