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的相关事件
所谓的动物异常事件
根据美国的专利记录,我国种植的玉米种子先玉335的父本PH4CV的类别号表明是转基因作物。“如果是这样,山西、吉林等地各种动物的异常反应就有了更合理的解释。”"有专家告诉记者,先玉335是2004年正式推广的,转基因之前也在不同地区推广。转基因棉花的棉籽饼也是该地区家畜的添加剂饲料,2006年开始推广。5 ~ 6年,老鼠可以传20代以上,猪可以传3代,只有人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所以老鼠表现不错,但人不会有严重反应。”1,消失的老鼠。在对这个有300多户人家的村庄进行调查后,刘敏了解到同样的情况:老鼠基本上灭绝了,只有少数老鼠。刘敏还发现,即使是小老鼠也很迟钝,似乎无法辨别方向。"我见过狗轻易地抓住这些小老鼠。"。2.猪的胃里充满了水。母猪产仔少,不孕、假生育、流产的情况较多。张养猪已经快十年了。他说,以前他家养的20多头母猪,最多能产16头猪,从来不会少于10头。不久前,他发现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少。苏家村的养猪户陈红军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死胎和流产,他至少损失了1/3头小猪。严武村的另一个养猪户说,他曾经把一头母猪卖给屠宰场,屠宰场的人告诉他,猪的卵巢里充满了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变态动物几乎都吃过棉籽饼和一种玉米——先玉335。记者在龚澎镇新农村的9个村采访时,发现一个养殖户的母猪没有任何异常。从开始养起,她一直保持着十几头母猪的体型。她说她家母猪一般产仔率是12。记者专门问了猪的饲料问题。这位农民说,她自己喂的玉米,主要是国产的“信誉1”,她从来没有种过先玉335。在晋中地区收购玉米的老张介绍,他到乌金山镇神堂沟村收玉米时,打开囤积的玉米,意外发现10只老鼠。他已经好几年没见过大老鼠从仓库里出来了。那户人家种植普通玉米。该村距离晋中20多公里,地处丘陵山区。先玉335在村里的种植面积只有5%左右。但经农业部门专家现场调查,山西、吉林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先玉335”不是转基因品种。据当地村民描述,当地老鼠数量较往年确实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吉林省榆树市、山西省晋中市多年禁用剧毒杀鼠剂,导致老鼠天敌增多;农民在粮仓里用水泥地面,老鼠很难打洞;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太原作为北京的备降机场,一度采取了集中灭鼠措施。现象,
巴西坚果事件
巴西坚果中含有一种富含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2S白蛋白。为了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在5438+0994 65438+10月,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研究人员试图将编码蛋白质2S白蛋白的基因从巴西坚果中转移到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在《细胞生物化学杂志》,1994,Suppl 18A: 70)。然而,他们意识到有些人对巴西坚果过敏,然后他们测试了用编码蛋白质2S白蛋白的基因转化的大豆,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也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2S白蛋白可能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96,334: 688-692)。所以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研究计划。这一事件被描述为“转基因大豆引起的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唯一一例转基因食品因过敏而未商业化的案例。其实世界上有一份产生过敏反应的食物及其相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应该采用这些过敏食物的基因;对于转基因作物制成的新蛋白质,需要将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500多种已知过敏原进行比对,如果相似,也将被抛弃;此外,还应检测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质的消化率。如果不能快速消化,就不能吃。
普斯泰事件。
“普茨泰”事件被认为是引发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的舆论转折点。1998年秋天,来自苏格兰罗威特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德·普兹泰(Arpad Pusztai)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带有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养老鼠,然后,老鼠的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下降,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此言一出,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平等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欧洲掀起了反转基因食品热潮。普斯泰的实验受到质疑。据说他在完成实验和公布数据之前,就轻率地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他的结论。他研究的转基因土豆是自己造的,当时没有上市的可能,也不急着宣传实验。英国皇家学会高度重视“普斯泰事件”,组织专家对实验进行同行评议。1999年5月,评估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六大错误和缺陷:(1)无法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化学成分的差异;不给吃转基因土豆的老鼠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实验用动物数量少,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没有做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不一致。后来,罗威特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不再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转基因玉米事件
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塞拉利尼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第七期《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用孟山都公司的三种转基因玉米喂老鼠的实验和分析结论。有人指出,食用转基因玉米三个月后,小鼠的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早在2007年,Seralini和他的同事对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原始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发表在《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档案》, 2007,52: 596-602),并得出了与2009年相似的结论。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和统计学专家组成了同行评审组,对塞拉利尼和孟山都的研究进行评审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发表在《食品和化学品毒理学》上。专家评审组认为,塞拉利尼等人对孟山都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小鼠三个月的喂养研究中造成了不良副作用。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于尔根·岑泰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开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经过20周的观察,Zetek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繁殖能力有潜在的危险。国际同行公认的两位专家(John DeSesso博士和James Lamb博士)事后专门对Zetek博士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论,并独立发表声明,认为其中存在严重的错误和缺陷。这项研究不能支持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结论。孟山都公司的一位科学家在审查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资料显示,泽泰克教授研究中涉及的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已经被全球20多个监管部门认定为安全的。Zetek中有缺陷的研究导致了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误判,其研究成果的快速广泛传播可能造成了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
帝王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西(Losey)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用混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喂养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死亡率高达44%。罗氏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也对非目标昆虫构成威胁。不久之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进行了一项专门研究。由此得出结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对田间帝王蝶不构成威胁,因为(1)玉米花粉又大又重,所以传播不远。在田间,距离玉米地5米远的马利筋上,只发现一个玉米花粉。(2)帝王蝶一般不吃玉米花粉,玉米散了以后才大量产卵。(3)在美国中西部被调查的田地中,带有抗虫基因的玉米田占总玉米田的25%,但田里有大量的帝王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