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滚动屏散热专利获批

作者/睿智财经张南

编辑/李幼伟

屏幕折叠后的第二年,还是少数人的玩具。

今天上午,华为Mate X2新一代折叠屏手机上市。不出所料,开售后几秒钟就显示没货了。对于这款产品,现有手机经销商已经加价到8万元。

虽然人们一直在讨论手机未来的屏幕形状,但现在看来还是高不可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柔性屏的良品率和折叠形式,二是制造成本。

目前制造良率较两年前有较大提升,但制造成本并未下降。除了柔性屏,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形状也是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折叠屏手机的主要形式分为内翻屏和外翻屏,其中铰链是关键部件。此外,屏幕本身的弯曲也会带来不均匀的操作体验。

从华为到玉柔,再到OPPO、小米,手机厂商纷纷奔向这条赛道,而作为柔性屏厂商的BOE、玉柔、三星也在柔性屏上大显身手。

现在虽然屏幕已经折叠了,但是已经很少用了。

2019年,在MWC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第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同期,三星也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折叠屏元年后的第二年,OPPO发布了一款在折叠形式上不同于华为、三星的卷轴屏手机,展开形式如同卷轴。时间已经进入2021,更有传闻称小米也在研发其折叠屏手机,预计今年问世。

到目前为止,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小米和vivo还没有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其他厂商都推出了量产或者概念机型。在国际厂商中,苹果也计划在2023年推出折叠手机。

“OPPO的折叠形式看似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华为和三星都采用了折叠技术,相当于固定屏幕尺寸,但是屏幕是从中间折叠的,而OPPO的卷轴屏手机是将部分屏幕卷曲到手机里,并不是折叠。”有机发光二极管软屏的R&D工程师姜磊说。

在折叠形式上,三星Fold系列和W20系列使用的折叠屏比折叠屏的良品率和生产力更高,更容易操控。

目前折叠屏的形式主要分为外翻式、外翻式和卷轴式。其主体结构分为四层,分别是屏幕保护层、柔性屏幕、软橡胶支撑片和转轴铰链。

其中铰链对于折叠屏手机尤为重要,因为目前的折叠屏手机大多采用两个主机和铰链的组合。两个主机的内部结构和非折叠手机几乎一样,也是放置主板、摄像头、电池等主要部件的位置。两台主机通过转轴的铰链连接并覆盖屏幕。

可以说,铰链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整个折叠屏手机,不仅要纤薄,还要设计布线、散热等100以上的零件,还要考虑可靠性和用户的握持感。

据悉,华为Mate X和Xs的铰链成本在40-60美元,而屏幕的成本在80美元左右,还要考虑良品率等问题。

有华为供应链人士告诉睿智财经,Mate Xs的产量到现在大概是60万台左右。对于X2来说,由于芯片管控的影响,产能可能会低于Mate Xs,但具体降幅不好说。“华为肯定有自己的投放策略,但好不好要看华为要放多少货。”

华为河北经销商陈源告诉睿智财经,“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Mate X2更难抢的声音,因为用的是麒麟9000芯片,这个芯片本身产量不多。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款产品的涨价幅度不会比Mate Xs少,应该会更多。”

据《睿智财经》从几个华为经销商处了解到,折叠屏手机的供货也是分等级的,但大部分华为经销商都拿不到这款产品,只能从其他经销商处拿,以更高的价格转让。总之,需要这个产品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指向这个产品来盈利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折叠屏很难量产,受众很少?

价格因素占一半以上,其次是软硬件优化方面的体验。无论是华为的折叠屏,还是三星的折叠屏,它们的定价基本都在17000元以上,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

《睿智财经》在走访调查各大手机卖场时,更多的消费者认为可以接受654.38+0万元以内的手机价格,但不会忽视售价高达654.38+0.7万元的手机的创新。此外,有消费者表示,折叠屏手机在使用中只是屏幕更大,操作体验与小型平板电脑无异。

“我觉得还是太贵了。就iPhone而言,我可能买一个不到1万,加几千元就能买一个iPad。另外,听说折叠屏的屏幕很贵。坏了就要3000-4000元更换。”北京消费者马先生说。

消费者王先生告诉我们,他自己体验过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不如现在的非折叠屏手机实用,而且高昂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之前公司发了一个,我觉得没什么用。还赚了两万块钱,够买两部iPhone了。”

可见,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实用性。

对于价格,这可能是现在厂商能给出的最大诚意了。价格高主要是因为生产难度、良品率和研发成本。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曾谈到柔性屏的技术和生产难度。“因为屏幕弯曲后每一层的半径不一样,长度也会不一样,会发生一些变化。华为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折叠‘吃掉’改变的长度。华为在折叠结构的研究上投入了三年时间。”

在工艺生产方面,更多的人认为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柔性屏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有复杂的工艺难点,比制造一个直板屏要难2-3倍,生产线的投入也比普通手机大。特别是其铰链的制造成本几乎是现在直屏手机的10倍。

对于铰链部分,需要MIM、冲压、液态金属等工艺,零件太多,精度、耐用度、强度、轻巧度规格都远高于笔记本电脑转轴。而且精密组装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复杂的工艺也意味着良品率达不到预期要求。

铰链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很重要。虽然柔性屏幕可以弯曲折叠,但是柔性屏幕的铰链技术达不到预期,会对其屏幕造成不可逆的损坏,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据悉,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供应商为奇奇,三星Galaxy Fold系列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供应商为KH Vatec。在屏幕方面,华为这次使用了国产BOE生产的柔性屏幕。在华为发布后的第二天,BOE的股票上涨了3%,还是这个好消息的原因。

此外,虽然铰链和柔性屏的制造成本有所下降,但之前的R&D实验成本居高不下,总投入比普通手机高3-5倍之多,尤其是柔性屏的封装,良品率还不如普通屏幕。“研发周期也是个问题,包括试产的时间成本,这些都是折叠屏手机成本降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姜磊说。

“柔性屏的技术问题需要一一克服,尤其是应力问题。因为屏幕需要折叠,不能用普通玻璃盖保护,而是用高分子膜保护,所以这是柔性屏的一大难点。如何保持屏幕受力时的性能?”吴志国的生产线负责生产8英寸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幕,这种屏幕大多用于手机。

维信诺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柔性屏产品可以达到65438+万次折叠的使用寿命,按照每天100次折叠计算,至少可以使用3年。未来技术方案需要不断迭代,不断提高屏幕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

姜磊告诉我们,柔性屏的制造成本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而降低,但目前来看,屏幕的制造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但手机厂商的研发成本并没有降低。

另外,手机厂商肯定会区分折叠屏手机和普通直屏手机的定价。“手机厂商进入这个轨道是必然趋势。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手机厂商发布折叠屏手机。”

2019年,时任OPPO副总裁的沈义仁在去MWC发布会前“脱下”了折叠屏手机。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样机在他手里,不符合真正成熟的商业产品的要求。

沈义仁认为,“现在大家都觉得折叠屏可能是一个概念。本质上,它更像是一部翻盖手机。主板硬,会导致折叠屏想象空间下降,电池无法折叠,会有很多制约。我们的理解是折叠屏和柔性屏技术给手机带来形态上的改变。我认为折叠屏技术现阶段不会有大的进步,OPPO至少今年没有商业上的考虑。”

沈义仁离职7个月后,OPPO在2020未来科技大会上以卷轴的形式发布了一款卷轴屏手机,同样采用了BOE供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

但滚动屏和折叠屏有本质区别,是不同于折叠屏的另一种柔性屏应用形式。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用于折叠卷轴屏幕的铰链被圆轴卷轴取代,考验了屏幕的耐用性和卷曲程度,比折叠屏幕更容易制造。

“使用卷轴是个聪明的办法。与折叠相比,卷轴的使用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和卷轴就可以实现。但与屏幕固定时只从中间折叠的折叠屏不同,它考验的是柔性屏的卷曲耐力。”姜磊说。

但目前OPPO并没有量产这款手机的打算,只是发布了这款产品的概念机,而小米也传闻将在今年发布折叠屏手机。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的屏幕供应基本都在合作研发中。例如,华为依靠BOE,而中兴和小米依靠维信诺。

据市场机构预测,2021年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市场规模将达到7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其中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规模将达到566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达到73%。

可以预见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的应用趋势进一步增强,可折叠屏手机的发布或量产被认为是手机厂商创新和技术实力的双重体现。所以我们预测小米和vivo今年也会发布柔性屏产品。

睿智财经分别分析了BOE和维信诺的财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BOE的柔性屏价格昂贵,主要供应高端手机机型;维信诺的柔性屏更实惠,主要针对注重性价比的手机机型。

根据BOE 2020年财报,其营业总收入为101688万元。其中,净利润24.76亿元,较2019同期增加6.24亿元。

R&D费用方面,截至去年年中为5251亿元,同比增加71.9亿元。可以看出,BOE的总利润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但其研发费用却有所增加。

现金流方面,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为6543.8+0068.05亿元,同比增加6543.8+0066.5438+0000亿元。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到3654.38+0.446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应是厂房建成投产所致。

维信诺2020年中期财报显示,营业收入20,654.38+0万元,净利润-26,760,000元,较2065,438+09年同期有所增长,净利润亏损有所收窄。

研发费用方面,2020年中期为2.9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00万元。可以看出维信诺放缓了R&D开支,改善不大。

现金流方面,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为6543.8+0.676亿元,同比增加5.89亿元。但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到20.265438亿元,减少6.3亿元。可以看出维信诺的厂房也明显缩水了,或者和厂房的建成投产有关系。

但是从JD.COM和维信诺在总营收和R&D费用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维信诺的整体趋势还是不如BOE,而且差距很大,尤其是净利润方面。

目前国内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产能主要集中在BOE手中,其技术几乎复制了三星的量产模式,而BOE的柔性屏基本满足三星量产产品的工艺要求。同时,BOE也在去年年底成为iPhone 12系列的屏幕供应商,并在今年拿下了iPhone 13系列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订单。

此外,BOE还需要提高其毛利润。过去,BOE公布的财务数据并不太亮眼,其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60%。这导致其产品毛利低,议价能力低,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所以这也是BOE进军苹果高端产业链的目的之一,希望与苹果合作,提高柔性屏的毛利率和议价能力。众所周知,目前三星有足够的议价能力让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摆脱周期性影响。

“现在BOE的份额和产能都比国内其他厂商稳定,但是自主研发的实力还是比较弱。BOE未来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超越日韩厂商,掌握在国际上的议价权。”吴志国说。

65438年10月29日,BOE发布2020年业绩预测。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51亿元,同比增长150%~166%。

其中,在柔性屏幕方面,BOE创新性地推出了内外弯曲的360°柔性屏幕、弯曲半径1.0mm的折叠柔性屏幕、12.3英寸形态的柔性显示产品、首款6.2英寸柔性腕带手机等创新技术和产品。

姜磊告诉我们,“OPPO卷轴屏使用了BOE提供的柔性屏,这也是折叠形式之外的一种尝试,但需要在屏幕技术上加大研究力度。”

从折叠屏手机发布之日起,折叠屏就受到了上游供应链的足够重视。

三年前,BOE在成都推出了第一条6G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绵阳建设的第二条6G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也于2019开始量产;在重庆建设的第三条6G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月生产能力为4.8万片。

2020年年中,维信诺在广州的全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正式建成。该生产线产品定位为6~18英寸柔性AMOLED模组,涵盖曲面、折叠、穿戴、车载应用。

此外,玉柔还在柔性屏幕上大做文章。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交所的披露公告显示,深圳玉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板已受理上市申请。在玉柔的招股书中,此次IPO计划筹资6543.8+044.34亿元。

根据其招股书,玉柔公司2019年的总营收仅为2.27亿元。2017年至2019年,其R&D费用分别为65438+6000万元、4.88亿元、5.86亿元。高估值、低收益、高亏损也成为玉柔上市前媒体质疑最多的话题。

2014年,玉柔发布厚度仅为0.01 mm的全柔性显示屏,引领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行业新潮流;2018年,玉柔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投产全球首条全柔性屏生产线。

然而到目前为止,玉柔手机在市场上的反响一般,销量还不到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的三分之一。据报道,玉柔的第一代肉牌手机已经被许多手机经销商回收。此外,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他手机制造商使用玉柔的柔性屏幕。

折叠屏的故事还在继续,背后不仅有手机公司的R&D努力,还有包括柔性屏、铰链厂商在内的各个元器件厂商的努力。

目前折叠形式还在探索中,每个手机厂商都在研发不同形式的折叠手机,但无论如何都是未来手机创新的典范。

未来,除了折叠形态和卷轴形态,我们或许还能看到更多形态的折叠手机问世,而柔性屏技术的终极形态将是服务于整个智能硬件终端,包括可穿戴产品。

而且我们也相信它最终会成为一个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的产品,只是时间问题。

注:吴志国、陈远和姜磊均为化名。题图来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