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学术垃圾
榆林学院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陕甘宁蒙陕交界地区的现代农业基地。是一所工、管、文、理、农、法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命名为榆林学院。经过50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层次齐全、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才辈出、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大学。
学院占地64万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综合管理系统,管理科学高效。藏书94.4万册,电子图书165438+万种,国内外期刊1500余种。有电子阅览室248个,教学科研用电脑1958多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NPC报刊全文数据库、与互联网相连的千兆校园网,为院内师生学习、研究、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先进手段和发展平台。有校级实验中心4个,系级综合实验室18个。《榆林学院学报》和《榆林学院报》公开发行。校园郁郁葱葱,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风清沙白,松树青翠。是学习和研究的理想场所。
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坚持人才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益增强。学校现在占地64万平方米(960亩),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46万元,图书1046万册,电子书9011GB。目前有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15个系(部),42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化工类本科专业13个,占在校生的45%以上),19个专科专业,13138个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支撑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4个(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改。
学校主要在陕西省招生,生源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古、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生和专科生11922人,成人学生近2000人,国际学生8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地方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等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省级一类专业。
能力
学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56人,专任教师679人,专任教师64人,副高级教师143人,硕士以上学历396人,其中博士76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评选专家1人,省中小企业总工程师1人,省教学名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榆林市拔尖人才7人。
特别是升本科以来,学院党委和行政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2004年、2005年、2008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榆林学院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榆林学院出国留学人员教师管理规定》、《榆林学院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办法》、《榆林学院新进青年教师培养办法》等相关政策和制度。学院坚持“关心、信任、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亲情留人的作用。由于政策到位,我院培养和稳定了一批博士,学院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部门设置
能源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管理学院
政治科学和法律研究所
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数学和应用数学系
外语系
艺术学院
体育系
思想政治部门
教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学生培训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 * *课程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200多人获得了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考研通过率近三年保持在14%以上。大学生专升本成绩尤为突出,录取率一直在25%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校风和校训
校训:励志好学,但踏实能干。
教学风格:严谨治学为师。
学习风格:勤奋、善于思考、知识和行动的结合
大学精神:拼搏、自信、自强
开放、包容、敬业。
科研工作
学院依托榆林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65438-0996-2009年,学院出版专著和教材80余部,发表论文2800余篇。完成国家科研项目21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0余项,获国家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建立了八个研究所和三个研究和实验中心。